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博物馆发掘的贺兰山志墓葬及出土文物

宁夏博物馆发掘的贺兰山志墓葬及出土文物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2年,宁夏博物馆进行发掘,清理了8座墓葬,出土了一批文物。这座墓葬出土器物种类较多,除上述棺内随葬品外,其他器物也都放置在棺椁之间一定的位置上。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汉墓出土文物相似,说明宁夏的手工业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位于宁夏平罗县崇岗镇暖泉村1.5公里的地方,墓葬群南北长200米左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1988年1月,暖泉汉墓群被公布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夏博物馆发掘的贺兰山志墓葬及出土文物

(一)平吉堡汉墓群

平吉堡位于银川西南20公里处,是一座明代城堡。汉墓群在城堡东北的贺兰山洪积扇上。1972年,宁夏博物馆进行发掘,清理了8座墓葬,出土了一批文物。该墓为土坑竖穴墓,没有墓道。墓内有木棺、木椁,棺身椁身都用子母榫铆合。人骨架仰身直肢,身下铺竹席,席上撒有谷物。席下是很厚的一层丝织物,上撒金箔片。人头骨右侧放置五铢钱和连弧纹铜镜,左侧放置方筒形漆奁。这座墓葬出土器物种类较多,除上述棺内随葬品外,其他器物也都放置在棺椁之间一定的位置上。釉陶有盒、壶、钫、仓、奁等,以盒、壶最多。灰陶有罐、灶、博山炉、鸱鹗等。此外,还有木质牛、马、猪等家畜的模型,铜铺首、车马饰等。该墓“土坑竖穴,一棺一椁”,随葬器物以釉陶为特征,铜镜是连弧纹昭明镜,五铢钱的字体与洛阳烧沟汉墓出土的五铢第一型与第二型大致相似,判断此墓属西汉晚期。棺内的竹席、丝绸都非当地所产,说明这里与中原地区商业贸易联系已很紧密。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汉墓出土文物相似,说明宁夏的手工业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木牛模型及陶仓中的粟,说明农业上已使用牛耕,粟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二)暖泉汉墓群

位于贺兰山东麓北段,为汉代墓葬。位于宁夏平罗县崇岗镇暖泉村1.5公里的地方,墓葬群南北长200米左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墓冢残高1~3米。地面散布有布纹砖瓦和灰陶、黑陶及夹砂红陶片。墓葬形制有双室墓、三室砖墓等,个别墓中有壁画的残迹。墓中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木器、铜器等,其中陶器有汉代绳纹陶罐、陶马、陶俑等;铁器有一件铁犁铧,用生铁铸造而成,长50厘米,宽22厘米,一角弧圆,背面有两个鼻钮,与犁头配套使用,可以将犁起的土翻向一边晾晒;铜器有一把青铜刀,长66厘米,宽2.4厘米,两面带有槽,刃部锋利;另有一面铜镜,直径23厘米,上有铭文“青羊作镜,多贺国家,□□□□,胡虏殄灭”。1988年1月,暖泉汉墓群被公布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玉泉营唐墓群(www.xing528.com)

玉泉营位于青铜峡市西贺兰山洪积扇地带。墓群坐落在玉泉营农场北西干渠西侧。1976年,宁夏博物馆在这里清理了11座唐墓,皆为砖砌单室墓。平面布局以方形为主,方形墓四壁有外凸的弧线,棺床置墓室后部,正对墓门,墓门南向,斜坡墓道,攒尖式顶。最大的十一号墓室长4.7米,宽3.9米,深4.8米;最小的三号墓,长2.0米,宽1.8米,深仅1.1米。出土的文物,以陶器和彩绘陶俑为主,还有铜带饰、铁棺钉等。陶器有瓶、碗、罐、灯、鼎、钵等,皆灰陶,有的器表涂白粉。罐较多,其中一件圆腹陶罐,器表墨绘莲瓣与草纹,纹饰较为奇特。彩绘陶俑有骑马俑、男立俑、胡俑头及牛、马、驼等动物俑。男俑头戴软角幞头,身着束带长袍;女俑头梳各种发髻,有的窄袖襦衫,有的长裙曳地。胡俑深目高鼻,胡须上翘,形态生动。

(四)阿拉善王陵

位于贺兰山西麓巴彦浩特镇东。阿拉善建旗以后的历代旗王及亲王贵族均在此埋葬。“文化大革命”中王陵被破坏极其严重,今遗址已辟为王陵公园供人游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