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西夏驻兵地,离今青铜峡市不远

贺兰山西夏驻兵地,离今青铜峡市不远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全部夏军“总五十余万”人,其中在“贺兰山驻兵五万”“兴州兴庆府七万”“灵州五万人”,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驻军约占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其地今属青铜峡市广武镇贺兰山东麓夜猫子山口外。图中位置在兴州西北方,疑在贺兰山主峰一带。据史金波先生在《西夏佛教史略》一书中考证,“其地点可能即今贺兰山拜寺口寺庙遗址”。贺兰山东麓沿山一带尚有大佛寺,寺址在广武营“城西三十里,元昊所建”,今有遗址,地在野猫子山口。

贺兰山西夏驻兵地,离今青铜峡市不远

(一)京畿重防

贺兰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和北方“行国”争夺的传统军事要地,是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的分界线,汉朝北抗匈奴,唐朝讨伐突厥,贺兰山一带都是主要战场。在唐诗中有关贺兰山的军旅诗词可以随手拈来,如王维的《老将行》:“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卢汝弼的《边庭冬怨》:“夜半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党项贵族为建国称帝做准备,把王府从西平府(古灵州)迁往兴州(今银川)。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割据后必然要准备应付宋廷的军事讨伐,所以把都城迁往黄河西岸,在军事上可收“阻河依贺兰山为固”的作用,并在贺兰山设贺兰军,修筑克夷门军事防御工程,还将全国的军事力量重点部署在贺兰山一带。时全部夏军“总五十余万”人,其中在“贺兰山驻兵五万”“兴州兴庆府七万”“灵州五万人”,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的驻军约占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二)皇家林苑

为了西夏皇族和贵族的享乐,党项统治者选择在贺兰山大建皇家林苑、行宫。据明代庆藩王朱栴修撰的《(宣德)宁夏志》载:“李王避暑宫,在贺兰山拜寺口南,山之巅极高处。宫墙尚存,构木为台,年深崩摧。洪武间朽木中铁钉长一二尺者往往有之,人时有拾得者。”又据清康熙《朔方广武志》载:“避暑宫,元昊建,在大佛寺口,有遗址。”其地今属青铜峡市广武镇贺兰山东麓夜猫子山口外。另外,清代历史学家张鉴在其所编撰的《西夏纪事本末》一书所附的西夏地形图中,也标出贺兰山,并在“贺兰山”旁写出“木栅行宫”“夏贼逃所”,均位于贺兰山深处。图中位置在兴州西北方,疑在贺兰山主峰一带。其南又标出“卫国殿”“卧家庄”“贺兰池(有泉九十九眼)”,均应是行宫所在处。贺兰山计有大小山口约70处,口内大多有泉水林木葱茏,清凉气爽,作为离宫的选址是再适宜不过的。(www.xing528.com)

(三)佛教圣地

党项统治者尊佛教为国教,在境内大修寺庙、佛塔,大量刻印佛经,尤其崇拜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专管“智慧”的文殊菩萨。传说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故西夏皇族和权贵们对于朝拜五台山十分热心。但是后来因为政治的原因,五台山地在宋境而去不了,于是便在贺兰山中自建五台山寺庙群,把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请到西夏来,以方便信徒们随时朝拜。《宣德宁夏志》中载:“文殊殿,在贺兰山中二十余里……相传元昊僭据此土之时……因建殿宇……逮至元时,香火犹盛……今则兵火之后,焚毁荡尽。”《西夏纪事本末》所附西夏地形图中,在“木栅行宫”之西南侧标有“五台山寺”,当指西夏自建的五台山寺群所在地。据史金波先生在《西夏佛教史略》一书中考证,“其地点可能即今贺兰山拜寺口寺庙遗址”。该书中涉及贺兰山中的寺庙还有贺兰山佛祖院、北五台山(即贺兰山)清凉寺、慈恩寺(在贺兰山石台岩云谷)等。贺兰山东麓沿山一带尚有大佛寺,寺址在广武营“城西三十里,元昊所建”,今有遗址,地在野猫子山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