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1985年和2007—2009年,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先后两次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贺兰山综合科学考察。据考察记载资料,2007—2009年调查24个沟段,记录鸟类8目22科85种。调查发现种数最多的为燕尾科,有15种,其次是科14种、鹰科11种。鸟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易危级1种,近危级2种。与1983—1985年考察鸟类名录比较,调查新记录22个。基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监测的基本信息,重点调查甘沟、马莲口、大口子沟、黄旗口、苏峪口、贺兰沟、插旗口、大水沟、小水沟等9个沟段区域,其中大口子沟、苏峪口和插旗口是鸟类物种最丰富的3个区域。大口子沟记录鸟类38种,其中秋季统计25种、冬季16种、春季13种,冬季在此发现全球近危鸟类物种贺兰山红尾鸲;苏峪口记录鸟类33种,其中秋季18种、冬季1种、春季23种;插旗口记录鸟类27种,其中秋季12种、冬季15种、春季12种。对比单次调查结果,苏峪口鸟类最丰富,有23种;马莲口16种;大口子沟、插旗口沟和大水沟均有十二三种。显示贺兰山鸟类群落构成随季节变化明显,整体鸟种构成随季节更替改变,不同沟段鸟种季节性结构不尽相同。贺兰山地处生物地理区系交错区,是许多候鸟迁徙必经之地。相对较好的气候条件是鸟类繁殖的重要条件。各个沟段水文、气候、植被构成不同,分布的鸟类物种也不同。
85种鸟类中,冬候鸟5种、夏候鸟19种、留鸟40种、旅鸟9种,其中繁殖鸟(夏候鸟和留鸟)59种。受调查时间和资料不足限制,另有12种新记录鸟种未能准确判断居留型。(www.xing528.com)
2007—2009年调查新记录22个鸟种:孤沙锥,2008年4月在大水沟记录到;阿穆尔隼,2007年10月在内蒙古哈拉乌地区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尾鹞,2007年9月在黄旗口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高山兀鹫,2007年10月在内蒙古哈拉乌地区记录到,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稀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耳鸢,2007年9月在小口子沟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尾,2007年9月、2008年1月在大口子沟和强岗岭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杜鹃,2007年9月在大窑沟根据叫声判断;大斑啄木鸟,2007年9月在黄旗口记录到;树鹨,2007年9月在大口子沟、大窑沟和甘沟记录到;黄腹山雀,2007年9月在大口子沟记录到;普通鸸,2007年9月、10月先后在苏峪口和哈拉乌记录到;白眉鸫,2007年9月在大窑沟、黄旗口观察到;褐头鸫,2007年9月在大窑沟记录到,有2只;锈胸蓝姬鹟,2007年9月在大口子沟观察到;白腰朱顶雀,2008年1月在小乱柴沟观察到;长尾雀,2007年9月在苏峪口观察到;黑头鹀,2008年4月在苏峪口记录到;芦鹀,2008年1月在马莲口保护站观察到;三道眉草鹀,分别于2007年9月在插旗口,2008年1月在马莲口站、大口子沟观察到;田鹀,2008年1月在马莲口保护站观察到;白喉林莺,2007年9月在大口子沟观察到;橙斑翅柳莺,2007年9月在大口子沟和苏峪口观察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