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夏贺兰山北部、西部及南部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常有干旱灾害发生。据有关历史及气象资料显示,1861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贺兰山山区干旱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幅度增大,周期缩短,峰值增多,显示贺兰山地区极端干旱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大。
宁夏贺兰山北部、西部及南部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常有干旱灾害发生。以惠农、石炭井、大武口、银川、贺兰山、青铜峡、中卫7个气象观测点观测资料为主,整理如下:
贺兰山山区属于四季连旱类型,其中冬旱最多,秋旱和春旱次之,夏旱较少。连旱以秋冬连旱最多,冬春连旱次之。三季连续出现干旱次数最多的是秋、冬、春三季。干旱具有持续性特征,连续出现干旱年数最长的为惠农站(17年),其次是中卫站(14年)。
2—4月春旱,近50年发生春旱21次。
5—7月夏旱,是生物需要水分最多的时期,短期无雨或少雨,即可形成植物特别是农作物“卡脖子旱”,近50年出现2次。
8—10月秋旱,近50年出现21次。(www.xing528.com)
11月至次年1月冬旱,降水稀少,较易出现干旱,近50年出现冬旱59次。越冬常绿植物较少,气温低,散发水分少,冬旱影响较小。
据有关历史及气象资料显示,1861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贺兰山山区干旱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变化幅度较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幅度增大,周期缩短,峰值增多,显示贺兰山地区极端干旱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大。
贺兰山北段大武口区境干旱程度较重,1993—2012年,年均降水量199.6毫米,旱季(12月、1月、2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5%,雨季降水量为旱季降水量的66倍左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2203.7毫米,是年均降水量的11倍。大气相对湿度低,年均50%左右,干燥度大于4。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主要依靠引黄河水灌溉维持沿山地带农业生产。干旱多在冬、春季节,春夏连旱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