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惠农区
20世纪70年代末,石嘴山区(1975年至2004年1月独立设置为区,2004年1月与惠农县合并成立惠农区)政府投资70多万元修建枯水沟、正谊关沟、西河桥山洪沟、柳条沟洪水截引工程,导引柳条沟山洪从包兰铁路418+881号涵洞至河滨街北二道沟和宁蒙交界处的大沙沟入黄河;正谊关沟以南至树龙沟之间的小山洪及洪积平原坡面洪水,自包兰铁路以西做导引堤,将山洪导向包兰铁路428+931号涵洞至西河桥入第三排水沟,流入黄河;正谊关沟山洪及东面洪积平原坡地洪水,经包兰铁路423+707.9号涵洞至恒力钢铁集团农场三队排水沟入黄河。20世纪80年代初,建燕窝池滞洪区,导引区域沿山沟道洪水进入滞洪区,南部大王泉沟、黑水沟、小王泉沟洪水过大,汇合后经导流堤分流,60%经南部出口进入滞洪区,40%经北部出口进入滞洪区。白虎洞沟洪水汇入红果子沟后进入滞洪区。小南沟、庆沟、偷牛沟等小山洪沟洪水汇集后直接进入滞洪区。
(二)大武口区
1997—1998年,在大峰沟建截潜坝1座,沟口建蓄水池3个,年蓄水量61万立方米,用于附近农田灌溉。2008年建导洪工程,将汝箕沟—大峰沟之间沟道洪水顺导洪堤入大峰沟,汇入星海湖。
(三)平罗县
20世纪80年代在小水沟建截潜坝,用于农田灌溉及生活用水;在汝箕沟建涝坝蓄水,用于下游农业灌溉;在大水沟建截潜坝,年蓄水4000万~8000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平罗县城供水。
1974年,按照20年一遇设计,初建镇朔湖滞洪工程,调用民工5500人,施工20天,完成土石方81.9万立方米,围堤长9.9公里,堤高3米、顶宽3.5米,新开泄洪沟1.5公里,建成泄洪区面积4.65平方公里,蓄洪量1027万立方米,投资27.7万元。经过20余年运行,湖底淤高,库容减少22%。2000年按照50年一遇标准设计,组织扩整建设,在原工程两侧新开辟两个分洪区,面积分别增加0.86平方公里和1.44平方公里,库容增加177.9万立方米和281.0万立方米;投工86.7万个,动土方126.2万立方米,用钢材70吨、木材71立方米、水泥1382吨、砂子3719立方米、石子7303立方米、片石7865立方米,投资1076.2万元;2008年又投资1165万元加固镇朔湖拦洪堤坝16.85公里。2011年,平罗县在汝箕沟至大西峰沟之间修建防洪排洪设施,浆砌、干砌山洪导引沟12.3公里,整治行洪沟道12.08公里,砌行洪渠8.6公里,清淤排洪沟道26.5公里,修筑、完善汇入镇朔湖滞洪区山洪导引沟南大闸沟、北大闸沟及一号、二号、三号山洪沟。(www.xing528.com)
(四)贺兰县
1977—1982年,修建金山滞洪区,控制苏峪口至插旗口山洪,保护金山乡村民和金山林场、国营南梁农场、暖泉农场免遭洪灾,堤长14.1公里、高3.2米,顶宽4米,蓄洪量1144万立方米。1998年5月20日,洪灾损毁部分工程,自治区立即组织修复加固,投入机械624台次,动用土石方9.6万立方米。
(五)西夏区
1963年,在小口子公路桥以南、农牧场以北建第四滞洪区,拦蓄来自甘沟30%的洪水,堤长3.4公里,蓄洪能力136万立方米;同年,在小口子公路桥以北建第五泄洪区,堤长3.8公里,蓄洪能力353万立方米,拦蓄来自高个子沟、椿树沟、独木沟洪水。1965年,先后在方家圈、桑园沟、高家闸沟建成退水工程。1975年,在西干渠银巴公路以北建第二滞洪区,堤长4.83公里,建泄洪洞1个、溢洪堰各1座,蓄洪能力536万立方米,拦蓄来自榆树沟、马莲沟洪水。1978年,在西干渠机场与新甘公路之间建园林场滞洪区,蓄洪量100万立方米。1979年,改建第四滞洪区,主堤西移50米,向南延伸1.1公里,新建泄洪洞1个、溢洪堰各1座。1981年将主堤加高6米,蓄洪量提高至407万立方米。1985年改建,主堤西移50米、增高1米,蓄洪量提高至700万立方米。1985年,在西干渠以东建二次滞洪区工程,堤长16.5公里,解决芦花台同庄、贺兰山农牧场、镇北堡山洪灾害。
(六)青铜峡市
1958年在贺兰山东麓建跃进渠,长15公里。1959年,建三趟墩、付家坟、二道渠子、大泉沟涵洞4处,用于拦蓄和排泄山洪。同年,建西干渠,市境内长39.5公里,泄洪闸2座,滞洪区5处。1961年建成大坝滞洪区,蓄洪量600万立方米,建玉泉营泄洪闸。1963年建成大沟、马圈沟、磨石沟滞洪区,蓄洪量分别为37万、50万、200万立方米。1984年建邵力桥泄洪闸。2001年,投资55万元加固维修邵力桥滞洪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