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地貌是长期以来内外地质应力综合作用的直观表现,其中以内应力为主,外应力为辅。
贺兰山是一条北北东向典型的拉张型外倾式断块山地。东、西麓皆为巨大的正断层所限,断层面倾向外围盆地,呈垒堑式构造格局。
贺兰山地貌形态上呈东仰西倾态势,分水岭偏于山体东侧,其顶面较为平坦,两斜坡面不对称。西坡长而缓,沟谷较小,最大相对高差1556米。山前以下白垩统为基座的洪积台地颇为醒目,台地之外是洪积倾斜平原,继之则为沙漠,形成山地—台地—洪积倾斜平原—沙漠的过渡模式。东坡则短而陡,沟谷幽深,最大相对高差2056米,呈巍峨的山势、陡峻的山坡和断崖壁立、峭石嶙峋的壮观景象。然后,急转直下,达于平地。紧接着是由巨厚的为大块漂砾所构成的洪积扇、洪积裙,从而形成山地与平原的过渡。
贺兰山东麓山边断裂,属贺兰山东麓大断裂的北端,北起石嘴山市,南至银川市头关,长约120公里,总体走向北东40°,倾向东南,倾角60°以上。是一条由一系列正断层组合而成的锯齿状断裂带,紧贴贺兰山山边而过或横切洪积扇。在这一断裂影响下,在大武口沟南、北均形成了明显的洪积扇断层陡坎。
沿贺兰山东麓洪积倾斜平原前缘地带横穿,在陆地卫星合成图像中有显示芦花台隐伏断裂,据长庆石油勘探局地震勘察资料,该隐伏断裂南起银川市芦花台以南,北至大武口区,全长约73公里。走向北东,倾向东或南东,倾角51°~78°。
岩石性质的差异和内、外应力作用的不同,致使贺兰山北、中段地貌形态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具特点。东坡有众多出露的古老断崖,岩石壁立,远比西坡陡峭险峻。由于内、外应力作用的差异,贺兰山北、中段在地形地貌形态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大武口区西侧为北东向的贺兰山东麓山边断裂,东侧为北东向的芦花台隐伏断裂,新构造运动基本上就在这两条断裂的控制之下。
北段东坡山体最宽处21公里,海拔不超过2000米,主要由太古代各类变质岩构成,边际有少量寒武纪、石炭纪底层分布。由于岩石较为松软,物理分化极为强烈,多形成浑圆的山体和球状分化地貌。北端接近乌兰布和沙漠。
中段是贺兰山主体部分,构成贺兰山坚厚的胸膛和高昂的头部,其海拔大都高逾2000米,最高峰敖包圪垯即在此段中部偏南处。这里主要由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构成。岩石巨厚而坚硬,形成庞大而雄浑的山体、陡峭的山峰以及层峦叠嶂、峭岩危耸、深沟峡谷、峰谷并存的地貌景观。海拔2000米上下有一段相对较为平缓的山坡(夷平面),出现小型山沟洼地或山间台地。山坡风化物较厚,甚至出现小型山间积水洼地。
中段东坡南狭北宽,最宽处21公里,以苏峪口为界,向南宽度不足14公里,山势较为平缓;向北则山体较宽,一般大于14公里,到汝箕沟一带可达20余公里。(www.xing528.com)
贺兰山南段山地分布于永宁县境内西北部,北起单岭子,南至小沟口,呈南北走向,单岭子到头关南为高山区,山势陡峭,层峦叠嶂,海拔1433~2512.6米,坡度25°~30°。洪积扇地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由西向东倾斜,地面受水蚀、风蚀,布满碎石,属温带荒漠草原。
贺兰山在青铜峡境内多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野猫子山和土窑圈一带,面积1500平方公里,海拔1300~1500米,平均坡度25°~30°。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沟壑多,切割较明显,土质粗,局部地区砾石裸露,植被稀疏。主要分布于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地带,包兰铁路以西范围内,南北长约58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781平方公里,海拔1160~1250米,平均坡度6°~15°。地形由西南向东北趋于平缓,土层厚,土质较细,但地表破碎,开发潜力较大,适宜发展林业。
贺兰山中段地形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现象,呈阶梯状,自下而上出现了3种地貌类型,海拔1500~2000米为干燥剥蚀山地、2000~3100米为流水侵蚀山地、3000~3556米为寒冻风化山地。这种阶梯状地形皆由断层分割所致。例如汝箕沟至大武口,山体被两条北东向正断层切割,形成三级阶梯,海拔分别为2000米、2300米、2500米,高差分别是800米、300米、200米。再如大甘沟之南,山体被两条北东和北北东向正断层切割,其东盘呈叠瓦式下降,形成高差500米以上的三级阶梯,海拔分别为1400~1600米、2000~2300米、3000米左右;再如三关断裂带之北侧山体海拔为2400~2500米,而南侧陡然下降至1800~1900米,形成北西向高差达600米的两级阶梯。
贺兰山东坡之沟谷,垂直分水岭呈南东向至平行梳状排列,消失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常年流水者和间歇干沟兼有,前者除洪水季节,皆为涓涓细流。主要沟谷纵坡降值有明显的陡缓变化,并呈多级峡谷。峡谷往往与沟谷纵坡降值较陡坡段落一致。如苏峪口与甘沟两级峡谷地段与大水沟、苏峪沟、拜寺沟、甘沟纵坡降值较陡段落重叠。颇有意义的是,峡谷地段或沟谷纵坡降值较陡坡段落每每有断层切过。大致在海拔1800~2000米处,几乎所有沟谷的纵坡降值都有明显的变化,而且这个高度内,恰恰是贺兰山东坡发育最普遍的一级阶梯。
表1-1 贺兰山东坡不同高程河床纵坡降对照表
在贺兰山西麓,高度一般在1500~3400米,南北长约200公里,在阿拉善境内长86公里,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山体多由石英砂岩、石灰岩、片岩、片麻岩、花岗岩构成,分为三段(北段、中段、南段),其山势南陡北缓,山中切割厉害,沟谷发育多悬崖峭壁,谷狭沟窄。东以断层与宁夏平原相接,西以低山丘陵过渡到阿拉善高原。该区域内分布着腾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盟的东南部,介于贺兰山山前平原与雅布赖山之间,沙漠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阿拉善盟境内)。
综上所述,贺兰山东坡之山体展布、山麓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阶梯状地形、沟谷纵坡降值的陡缓变化以及峡谷的分布等,皆与断裂有关,这充分体现了断块山地的特点。西麓山势逐渐平缓,以丘陵、草原和沙漠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