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东夷,大体上可分为狭义的东夷和广义的东夷两类。[8]广义的东夷即包括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一带的广大地区居住的民族。狭义的东夷是在山东、河南东部和江淮、汉水之间居住的东方古族。但许多学者坚持在新石器时代广义(包括狭义)的东夷已成为同一文化圈,特别是在神话和宗教上具有共同特色的说法。他们认为萨满(巫)教是这一地区的最有共同特色的古老宗教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广义的东夷古文化地区就是神仙思想的发祥地。至于东夷族萨满(巫)教文化的特色,学者一般分为:鸟(凤凰)图腾文化;太阳(金鸟、三足鸟)崇拜思想;神树与山岳信仰文化等。
众所周知,神仙思想的核心在于飞升天空和肉体不死。其中,飞升天空的观念产生得较早,且是初期神仙思想的最重要因素。产生在战国方仙道以后的肉体不死观念应该产生得比它晚。舞袖飞扬而飞升天空的仙人思想应该源于东夷古文化。因此,战国时期在燕齐地区才产生了神仙家思想。(www.xing528.com)
春秋以来的百家争鸣中,就有一派神仙家出现。《汉书·艺文志》云:“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另有一派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齐国的方士驺衍。驺衍倡导将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政治地理之学,著书一百零五篇。驺衍及其弟子在齐、燕、赵、魏等国活动,备受尊崇,他又能预言天象,推往知来,研习神仙方术,著《重道延命方》,俨然是当世的活神仙。战国末期,神仙家和阴阳家、方术家合流,形成了方仙道,驺衍遂成了神仙方士的祖师,《史记·封禅书》云:“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还有安期生、石生、卢生、侯生、徐福、韩终、聚谷等都是方仙道著名方士。方仙道继承神仙家的长生久视之说和驺衍的方士之学,传播制造神仙说,研习各类神仙方术,在社会上形成了靠神仙方术谋生的职业集团。[9]由此可知,齐国是方仙道的发祥地,也就是道教的发祥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