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治天下:《淮南子》思想史上形气神志关系

道治天下:《淮南子》思想史上形气神志关系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先秦老、庄以来的道家思想史上,《淮南子》是最为集中地对“形气神志”四大生命要素综合阐论的著作,也最能体现出道家系统化的辩证思维。《淮南子》不仅深入审视了“形”“神”、“神”“气”、“气”“志”之间的不同关系及特点,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形气神志”之间有机的内在关系,揭示出四者对生命所发挥出的整体性作用及影响。

在先秦老、庄以来的道家思想史上,《淮南子》是最为集中地对“形气神志”四大生命要素综合阐论的著作,也最能体现出道家系统化的辩证思维。《淮南子》不仅深入审视了“形”“神”、“神”“气”、“气”“志”之间的不同关系及特点,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形气神志”之间有机的内在关系,揭示出四者对生命所发挥出的整体性作用及影响。

《淮南子》首先从生命整体出发,指出“形气神志”四大要素的不同的功能效用:“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187]。《淮南子》这里虽然对“志”没有给予相应的界定,似乎将“志”与“形气神”三者相区别开来,但实际上《淮南子》在其论述中,习惯于将“志”同“神”相提并论,因此这里对“神”的界定,实际上是指“神志”。需指出的是,“志”是“心”之所之,也从属于主体精神,故而《淮南子》在一定程度上默认“志”包含于“神”的广义范畴中。只是在具体讨论时,才有意识地突出“志”的特殊性,使其与一般意义的“神”区别开来。在《淮南子》对“形气神”的功能界定中,“生之制也”也是“志”所能体现出的内涵,但如着眼于“志”具有的鲜明的意向性,则其亦可被表述为基于“心”而发挥作用的“生之意也”。《淮南子》这种强调“生”的整体性,系统揭示出“形”“气”“神志”在生命中所具有的载体、动因、主体精神的特定功用,其理论的准度与深度,在汉代思想史上首屈一指。

《淮南子》其次从生命要素的内在系统性出发,强调“形气神志”的共存互利关系,深刻指出:在这里,《淮南子》突显出一种系统化的辩证思维,对“形气神志”在人体机能中的功能区分与协同运作的不同内涵进行揭示,并从整体上提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的根本原则。《淮南子》这种生命哲学认识,反映出中国古人对人类生命运动规律的深刻洞察力,以及实现人体内在的系统性和谐所具有的理论智慧。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188](www.xing528.com)

《淮南子》最后从生命境界的理想实现出发,将“形气神志”的整体和谐,视为人们能将“性命之情处其所安也”,进而达到“以随天地之所为”的仙道化状态的根本前提。《淮南子》认为只有在“形神气志,各居其宜”的条件下,人们才有可能成为“得道者”,进入一种身心超脱而自由的生命状态中。既可“穷而不慑,达而不荣,处高而不机,持盈而不倾,新而不朗,久而不渝,入火不焦,入水不濡”,又可“不待势而尊,不待财而富,不待力而强,平虚下流,与化翱翔”,“不以康为乐,不以慊为悲,不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189]。《淮南子》所描述的这种理想状态,就是其始终追求实现的仙道化的生命境界。在《淮南子》看来,“圣人”“至人”“真人”等理想人格,可贵之处就在于能“与道沈浮俯仰”,“遗物而与道同出”,使自己的身心整体“与道为一”,达到和谐无间的理想融合,由此“以游玄眇,上通云天”,“不死”而长存。

《淮南子》对“形气神志”的系统化认识,成为贯穿其生命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这使其对人类生命存养问题的思考,形成充满辩证色彩的理论内涵与精神,有力地推动了汉代道家生命哲学的历史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