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南子思想史论之道治天下上:神受于天,宝之于心

淮南子思想史论之道治天下上:神受于天,宝之于心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淮南子》从道家思想着眼,一方面将其与天地自然关联起来,认为: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从这种源生关系出发,《淮南子》在“神”“天”之间建立起一种相通感应的关系,主张生命不仅“神”来自于“天”,终将复归于“天”: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

淮南子思想史论之道治天下上:神受于天,宝之于心

人类作为一种主体化的生命存在,有自身独特的思维情感,根本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的生命体。生命的这种主体精神究竟从何而来?《淮南子》从道家思想着眼,一方面将其与天地自然关联起来,认为:

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89]

在它看来,正因为人类生命之“神”源自于“天”,所以如同后者能调节自然万物的运行发展一样,“神”代表着人类生命中最具灵动性的生命意识,因此也能调节人类机体中的一切生命活动,发挥出关键性作用。从这种源生关系出发,《淮南子》在“神”“天”之间建立起一种相通感应的关系,主张生命不仅“神”来自于“天”,终将复归于“天”:

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90](www.xing528.com)

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91]

而且生命也能“专精厉意,委务积神,上通九天”[92],引发“天”的感应变化。很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子》对生命之“神”来、归于“天”的认识,实际上为汉代道教的成仙之说打开了一扇思想大门,这与其生命之“形”的思想互为表里,为修道之士可以遗“形”出“神”、“蜕解”成仙提供了理论证明。

从生命的自然机体看,《淮南子》也理性认识到“神”与“心”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认为“神者心之宝也”[93],将生命的主体化因素与客体化因素统一起来对待,也因此,《淮南子》认为“滑心”者,其“神”必“浊”,二者的变动性不可分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