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是由于现实中的统治者往往是“以其位,达其好憎,以其威势,供嗜欲”[26],以致奢靡成性、刚愎自用,听不得任何逆耳忠言,这最终促使官僚政治日益陷入贪腐污浊,难以清廉公正。如此一来,良性的君臣关系自然无法形成,王朝政治也难以长久稳定。
“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24],《淮南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在政治中务求享乐、无心国事,那群臣百吏也必然会尸位素餐、见风使舵,只知逢迎君欲、彰君之恶,而非谏君之失、推动善政,所谓“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乾谷;上求楫,而下致船;上言若丝,下言若纶。上有一善,下有二誉;上有三衰,下有九杀”[25]。正是由于现实中的统治者往往是“以其位,达其好憎,以其威势,供嗜欲”[26],以致奢靡成性、刚愎自用,听不得任何逆耳忠言,这最终促使官僚政治日益陷入贪腐污浊,难以清廉公正。“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发适戍,入刍槁,头会箕赋,输于少府。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人以沟量”,统治者为一己享受,完全不顾民众死活,而“当此之时,忠谏者谓之不祥,而道仁义者谓之狂”[27],即使有良知的臣下冒着巨大风险向统治者进行规谏,其结果也只是被视为拂逆龙鳞的“不祥”狂士,受到残酷的政治打击。在这种情形下,现实的官僚政治自然会出现“暗主乱于奸臣”[28]的消极现象,“府吏守法,君子制义。法而无义,亦府吏也,不足以为政”[29],不要说“制义”之君子不能有所作为,即使是“守法”之府吏,也只会成为统治者滥法肆欲、任刑虐民的政治工具而已。如此一来,良性的君臣关系自然无法形成,王朝政治也难以长久稳定。(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