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南子》批判秦王朝政治|思想史论上

《淮南子》批判秦王朝政治|思想史论上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与贾谊一致,《淮南子》也是汉初“过秦”思潮的积极参与者,对秦王朝也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政治批判。这也是《淮南子》之所以能够始终从“利民—害民”的基本命题出发,坚持“重民”“民本”的政治理念,对秦王朝的政治发展进行深刻反思的根本原因。

秦王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结束了诸侯割据使中国长期分裂的历史,在广阔的领土上出现了空前统一的政权”,“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7]但事实上秦王朝的建立却是在“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乱如麻”,“三十年之间兵相骀藉,不可胜数”[8]的残酷过程中实现的,给当时的普通民众带来的极为深重的灾难,以致“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无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9],最终在“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10]中走向速亡。这种惨痛的历史事实对汉初的思想家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在政治上催生出猛烈的“过秦”思潮,以至于凡是谈论西汉王朝政治发展者,都必然会以批判秦王朝的政治实践为前提,达到鉴秦戒汉的政治目的。景帝时期的贾谊,可谓这股思潮的个体的代表者,其所作《过秦论》也成为汉代思想家批判与反思秦王朝政治发展的经典著作。与贾谊一致,《淮南子》也是汉初“过秦”思潮的积极参与者,对秦王朝也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政治批判。但与贾谊不同的是,《淮南子》实际上是以地域化、群体化的政治立场来论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其社会代表性要更为广泛一些,更能反映当时中下层士人对秦之“暴政”的切肤之痛。这也是《淮南子》之所以能够始终从“利民—害民”的基本命题出发,坚持“重民”“民本”的政治理念,对秦王朝的政治发展进行深刻反思的根本原因。

《淮南子》在政治上秉持鲜明的“民本”精神,主张:“所为立君者,以禁暴讨乱也”,“除万民之害也”[11],认为统治者应该“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这样才能“百姓亲附,政令流行”[12],实现天下大治的根本目的。但是在现实中,不是任何统治者或王朝政治都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政治状态,这在秦王朝的政治实践中就充分显示出来。对《淮南子》而言,秦王朝的政治发展完全是背离了“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的政治原则,在任法力战中夺民之时,害民之生,使得“政苛则民乱”,导致“陈胜起于大泽,奋臂大呼,天下席卷”[13]的恶性结果。因此在《淮南子》看来,秦王朝的政治发展根本上走入歧途,于所谓“治道”完全南辕北辙,所以其政治发展只能在“举措太众、刑罚太极”[14]的暴政中陷于绝境。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淮南子》站在“民本”的立场,着眼于战争、法治、经济与君主政治四个方面,对秦王朝进行深刻的政治批判,试图深入反思与总结其政治发展的利弊得失,从中找到解决之途径,以利于西汉王朝的稳定发展,长治久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