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邦政治性格及行为再探讨的发现

刘邦政治性格及行为再探讨的发现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淮南王刘长母亲的怀孕时间重新考察后,王云度先生又进而从汉高祖刘邦的性格、态度及其政治行为方面论证其“养子说”。与此同时,刘邦在楚汉相争时期同样有过弃子舍父的不义行为,视自己的血脉亲人如无物。由上可知,王先生从刘邦性格及汉初形势出发,对其“养子说”的论证,事实上也是难以确然无疑的。在某种程度上,王先生对刘邦政治性格的认识过于乐观化,对秦汉皇权政治中血统问题的严肃性又过于简单化了。

刘邦政治性格及行为再探讨的发现

在对淮南王刘长母亲的怀孕时间重新考察后,王云度先生又进而从汉高祖刘邦的性格、态度及其政治行为方面论证其“养子说”。王先生认为,刘邦之所以将刘长视为“亲子”,是因为其“为人豁达大度、宽厚爱人”,并“怜悯厉王母”,“怜悯这一出世就失去母亲的孩子,这孩子毕竟是其女婿的骨血”,所以才会令“吕后母之”,而且又因汉初政治形势的需要,“出于大封同姓王的需要”[10],刘邦最终选择将刘长当作“亲子”来对待,并规划其政治命运。

对汉高祖刘邦的性格,《史记》确曾有言:“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11],但刘邦实为秦汉之际的枭雄人物之一,这只是其政治性格较好的一面。与此同时,刘邦在楚汉相争时期同样有过弃子舍父的不义行为,视自己的血脉亲人如无物。汉二年(前205年),刘邦在彭城大败后的逃亡中,为一己之存,曾将自己的亲生儿女再三抛弃:

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於是遂得脱。[12]

如果不是滕公的怜悯和坚持,恐怕日后的孝惠帝、鲁元公主早已丧生在自己父亲的手中了。刘邦不但狠于抛弃亲生儿女,而且同样狠于置自己的父亲于不顾: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13](www.xing528.com)

项羽以刘邦的父亲对后者进行威胁,但刘邦毫不为意,表现得比项羽更加狠酷无耻,让后者的企图根本无法得逞。以刘邦这种自我利益至上的枭雄性格来看,如果刘长并不是其“亲子”,实在难以想象得到他会大度到以他人之子为己子的地步。在汉初严峻的政治形势下,刘邦尽管有“大封同姓,以填万民之心”[14]的现实需要,但事情关涉自己血脉后裔的纯正问题,关涉西汉王朝的正统传承问题,恐怕绝不会出于一时情感的怜悯,犯了专制君主政治中的血统大忌,轻易将他人之子混同为己子的。

而且淮南王刘长母亲在狱中生出其子后“即自杀”,这种“恚”已非一般性情上的恼怒,而是强烈的“恨也”[15],“恨怒也”[16],情感中内含着怨、怒、恨的复杂的综合情绪。可见其自杀本身就是一种报复行为,而非简单意义的羞愧而死。是什么让淮南王母亲对贵为皇帝的刘邦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反应呢?而且相信自己的“自杀”可能会对刘邦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其中的原因必然只能是其毫无质疑自己所孕之子就是刘邦“亲子”。正因如此,所以淮南王刘长母亲才会决绝赴死。事实也如其所料。后来当“吏奉厉王诣上”时,“上悔”,不仅“令吕后母之”,并且“葬厉王母真定”[17],对淮南王刘长及其母亲的后事都做出了妥善安排。如果赵王张敖和淮南王刘长母亲都对刘邦进行了不可告人的欺骗,如果刘邦自己心中无愧,那么就无法理解双方在事后所表现出的实际反应。以刘邦的冷狠性格,恐怕对赵王张敖、对淮南王刘长母亲,都会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了。

由上可知,王先生从刘邦性格及汉初形势出发,对其“养子说”的论证,事实上也是难以确然无疑的。在某种程度上,王先生对刘邦政治性格的认识过于乐观化,对秦汉皇权政治中血统问题的严肃性又过于简单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