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资源转向教育融合:构建课程化路径课改智慧背囊

社会资源转向教育融合:构建课程化路径课改智慧背囊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杭州市将实施“一场馆一课程”计划,鼓励支持第二课堂基地与学校合作设计、开发拓展性课程,促进第二课堂教育资源课程化、体系化。“第二课堂”有丰富的场馆资源可促进学生精神、意志、品德、知识、能力、体质和审美的全面发展,也是开展学校“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的最佳社会资源。中学教导处负责课程实施。学生可以借助杭州青少年“第二课堂”场馆资源或其他社会资源,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社会资源转向教育融合:构建课程化路径课改智慧背囊

社会教育资源种类有历史文化类、人文文化类、社会问题类、地理环境类、自然资源类、科技发展类、生活环境类等,在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时要有整合视野。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要通过多途径开发课程资源,为课程整合的全面实施提供条件保障。依托本土化、校本化的课程资源,加强与高校、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联系,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1.场馆资源:学校拓展性课程普及实施的主阵地

为广泛利用各部门的社会资源,建立更多面向中小学生、推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基地,构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目前,杭州市将实施“一场馆一课程”计划,鼓励支持第二课堂基地与学校合作设计、开发拓展性课程,促进第二课堂教育资源课程化、体系化。“第二课堂”有丰富的场馆资源可促进学生精神、意志、品德、知识、能力、体质和审美的全面发展,也是开展学校“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的最佳社会资源。但需结合学校拓展性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精选优化结盟。

(1)依托“第二课堂”资源,构建小学“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

小学依托“第二课堂”构建的“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主要是以综合实践活动、品德与社会、美术等国家课程,以及“我与杭州”“人·自然·社会”等地方课程为核心内容而重构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包含“自然·环境”实践考察学习领域和“历史·文化”课题研究学习领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每个学期设置一个主题。

学校还出台了《“走出校门·走进第二课堂”拓展性课程指导纲要》,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实施建议等方面提出规范的指导建议。每一个年级每学期开展一个主题,主题启动与选题指导2课时,小组方案指导2课时,走出校园开展实践6课时(两个半天),成果整理交流与总结评价2课时,累计12课时。

(2)依托“第二课堂”资源,构建中学“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

中学依托“第二课堂”构建的“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主要是以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科学、语文、美术、思想品德、社会与历史等国家课程,以及“人·自然·社会”“我与杭州”等地方课程为核心内容而重构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包含“自然·环境”实践考察学习领域和“历史·文化”课题研究学习领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七、八年级每个学期设置一个主题。

课程构建方式多样,有的以劳动与技术学科为主,整合相关学科的相同内容建构一个新主题;有的以科学学科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的目标而建构一个综合的新主题;有的则是几门学科的目标和内容整合。中学教导处负责课程实施。“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学生可以借助杭州青少年“第二课堂”场馆资源或其他社会资源,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2.院校资源:学校拓展性课程提升实施的试验场

学校拓展性课程开发思路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当地社会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校区地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附近,本部初中距离浙江工商大学较近。目前学校已经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所属的多个学院合作共建了学生社会实践和学校少科院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意识与批判性思维。本课题主要依托浙江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两所省内优质高校的资源,构建了中小学“科学实验”拓展性课程群。

(1)依托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资源,构建小学“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申花校区依托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资源,构建了“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分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www.xing528.com)

①“棒伢儿·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课题组走进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对可以向学生开放的场馆和能为学生活动提供服务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尝试,选择了符合学生年级段特点的活动项目。对前期已经开展的学生进浙江大学海洋系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校史馆,浙江大学老师来学校开展生命科学、海洋生物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情况进行分析思考,整合了科学课程、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构建了依托浙江大学资源,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棒伢儿·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

②“小院士·科学实验探究”拓展性课程群。在必修实践活动类课程群的基础上,学校也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小院士自身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能力,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适合在普及基础上的更具个性化、创新性、综合性的探究和学习课程。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也针对浙江大学优质资源的深入挖掘,我们以“少年科学院”为社团组织形式,设计了项目式、主题式、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发了“小院士·科学实验探究”拓展性课程群。

学校“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应当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实践学习方式,体验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生可以借助与学校结盟的高校教育资源,对浙江大学生物、环境、物理、生命、热工程等科学领域开展实验体验、探究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特别是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依托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构建中学“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拥有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校依托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资源,结合八年级科学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开发了“食品安全实验”“食品制作实践”等主题活动,构建了中学“实践活动类”拓展性课程群,其属于必修模块。学校于每年的11月—12月安排一个下午带领学生去浙江工商大学实验基地。

3.行业资源:学校拓展性课程个性实施的孵化器

社会各行各业是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最好的学习活动场地。杭州西湖少年邮局是学校学生社会服务体验的基地,西湖交警支队是学校的结对单位。学校还与浙江大学中控公司、杭州速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盟,借助企业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和网络资源,开发有利于科技创新领域的拓展性课程实施的网络平台和教育技术装备,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

案例四 “少年邮局”:学生社会服务体验的基地

杭州西湖少年邮局是全国第一所少年邮局,工作人员全由学生担任,于1997年2月20日创立。

活动目标:杭州西湖少年邮局社团活动的开展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依托,是以培养学生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际的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目标的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开发的一门拓展性课程。

活动方式:杭州西湖少年邮局开展的活动形式包括:设计邮戳,手绘封设计,与集邮的朋友交邮友,每年两次的夏令营冬令营“票中游”,参加邮展及邮票首发活动等。学生多次参加了由国家、省、市组织的现场集邮服务活动,展现出当代少年的风采,由学校及少年邮局组织承担的新邮发行成功举行了三次。

活动成效:杭州西湖少年邮局成了邮政服务社会实践、学生集邮兴趣培养的基地。学生设计的邮票、明信片已经出版发行,学校集邮队伍在不断壮大。2012年,学校参加全国集邮联的会员超过了200人,这个数字已达到了全国邮协人数的万分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