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聆听全曲
(1)思考:乐曲几拍子?分成几段?情绪、速度如何?想象到一种怎样的场景?
(2)教师介绍作品。
2.欣赏第一乐段
(1)看谱聆听第一主题音乐,思考:这一主题情绪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
(2)杯子鼓体验节奏特征
①欣赏老师表演杯子鼓
②模仿老师演奏部分节奏
③师生合作,共同演绎
④学生模仿演奏八分音符节奏
⑤完整演绎第一主题
(3)模唱旋律。
说明:
(1)学习要点:
①感知第一主题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
②通过节奏模仿、旋律模唱,体验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疏密,记忆第一主题。
(2)设计意图:关注音乐本体特征上的研究,教师有指向性、对学生有明确要求的听;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更好地听懂音乐,增强其音乐感知力。聚焦在节奏和旋律特点上,让学生了解到在“拍、玩、唱”等音乐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关注与感受音乐要素对作品所起到的作用,在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并表达舞曲的特点。
(3)指导与反馈要点:
通过演奏杯子鼓,感知节奏的疏密和旋律的起伏,指导学生正确演绎第一主题,激发学生音乐表现力。
3.欣赏第二乐段
(1)对比第一与第二主题,思考:情绪、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
(2)模仿老师身体打击乐。
①欣赏感受老师拍节奏。
②学生拍击固定节奏,老师加入十六分音符。
③跟音乐模仿,师生合作表现第二主题。
说明:
(1)学习要点:
①模仿老师身体打击,拍击固定节奏。(www.xing528.com)
②感知十六分音符,师生合作表现第二主题。
(2)设计意图:
通过试听结合、对比聆听,学生在身体打击中巩固了四分和八分音符的固定节奏,同时在师生互动中感知并体验了十六分音符节奏等音乐要素。通过模仿与创造等音乐实践活动,完整表现了第二主题,逐渐获得音乐的感悟能力。
(3)指导与反馈要点:
通过身体打击、乐器伴奏,在师生合作中感知第二主题节奏和旋律等特点,引导学生互相聆听并协同表演。
4.欣赏第三乐段
(1)初听,思考:第三乐段和之前哪个乐段是相似的?
(2)欣赏模仿《加沃特舞曲》的舞步
(3)小组合作:Beng模唱加小乐器伴奏和舞蹈
5.师生完整演绎
第一乐段:杯子鼓
第二乐段:身体打击加十六分音符体验
第三乐段:Beng模唱加小乐器伴奏;舞步体验
说明:
(1)学习要点:
①旋律模唱、乐器伴奏,记忆巩固第三乐段节奏、旋律等特点,启发想象音乐情境。
②对比感知《加沃特舞曲》的舞步特点。
③师生、生生合作,完整演绎乐曲。
(2)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对比聆听,完整演绎,结合身体律动、乐器、人体打击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舞曲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感受音乐要素的变化,体验了乐曲的舞蹈性,正确表现对音乐主题、段落、旋律特征的感受与理解。
(3)指导与反馈要点:
综合表演时学生懂得音乐表现中同伴协同的作用,但唱、奏、舞中的互相聆听、音量控制、协同表达、互相配合,同时激发其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是需要老师持续指导。
4.评价要点:想象音乐情境并感知再现段旋律的细微变化,巩固音乐节拍感。
6.总结:加沃特舞曲的基本特点
表3-5
7.小结全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