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性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特点,认知发展也不例外。皮亚杰明确指出,影响认知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非年龄,而是成熟和动作(即人与环境的互动),对于以年龄为编班依据的实践,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认可了“个体差异”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确立教学内容和目标应既着眼于全体幼儿的整体发展,同时又关注个体差异,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落实这一教学设计理念。
比如,在“快上一年级”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内容。
第一环节:自由舞动环节——激起幼儿创编舞蹈的主动性。
第二环节:小组创编环节——感受舞蹈动作表现的多样性。(www.xing528.com)
第三环节:欣赏表演环节——产生进一步表达表现的愿望。
这样的教学环节内容安排,体现出教师既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自主表达表现的机会,也给幼儿提供了同伴互助、模仿交流的机会,更为孩子们提供了欣赏优美歌舞表演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个别探索、自由结伴、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实现教育的公平提供了机会;使每个幼儿获得了均等的表现机会、练习机会、交流机会、评价机会;使动作表演兴趣能力不同、表演认知基础各异的幼儿,通过与同伴合作、分享交流,体验了“合作创编、表演的快乐”,感受到“动作变化的多样性”。在分享各小组编舞动作的环节中,教师“站位退后”,请幼儿来观察、发现、评价、模仿动作表演的内容;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通过“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也表演一次好吗”,通过自身的表演让孩子们欣赏了一段优美的歌舞表演,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孩子的需求,即欣赏表演的需求、模仿表演的需求、想象创编的需求。
这样的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使幼儿的个体经验得到分享,集体经验得到提升,每个幼儿均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体现了学习内容与环节安排的公平性,使幼儿整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关系“和谐共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