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生产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低碳生产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可谓是“低碳生产”。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系列环境灾难,是低碳生产模式提出的直接原因。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以低碳生产为基本内涵的发展模式便提到了日程上。

低碳生产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低碳生产”,英文为Low Carbon Production/Manufacturing,缩写为LCP或LCM,是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的。

在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主要活动是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人们将其称为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可谓是“低碳生产”。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规模较小,所排放的废弃物远远小于环境容量和净化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尽管当时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同样存在,但这种破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都是比较小的,多数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

欧洲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叶开始,分别以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人类社会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包括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纺织工业及建筑业等在内的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y)发展迅速,地位普遍上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核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人类社会跨入“信息时代”,包括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在内的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获得巨大发展。

在历经三个多世纪的工业及科技革命进程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碳基)能源成为工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的主要能源,表现为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生产”特征。由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致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大气碳库,从而引发了温室气体效应。联合国开发署(UNDP)发表的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是过去1300年中最为暖和的50年;冰川大幅度消融;气象灾害和气候异常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扭转,21世纪末,气温可能上升4℃,海平面将可能上升60cm,给生态系统、食物与淡水供应及人类居住都将带来深入持久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一系列环境灾难,是低碳生产模式提出的直接原因。(www.xing528.com)

其次,煤炭、石油等碳基能源逐步耗竭是发展低碳生产的内在要求。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世纪的100年中,人类共消耗煤炭2650亿t,消耗石油1420亿t,消耗钢铁380亿t,消耗铝7.6亿t,消耗铜4.8亿t。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碳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重高达87%。按照现有的世界能源储量、技术经济水平及开采强度,煤炭可开采200多年,石油可开采40多年,并且化石能源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技术也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经济的发展如果仍然采用高碳模式,到21世纪中期,地球将不堪重负。

英国政府正是从其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国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和对进口能源高度依赖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确立了英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的目标,即在1990年的水平上到2020年减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50年减少60%,要求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以更少的污染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该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各方虽然未就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协议,但它却是推进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开始。

相对于大量消耗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并以高能耗、高碳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生产”而言,以低碳生产为基本内涵的发展模式便提到了日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