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望的,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后来,有人把健康定义为人体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劳动效能的状态。这个定义虽然正确指出了健康的若干特征,但却不够全面,因为人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有与之密切联系的心理健康。现在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宣言中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以使其更全面。但实质上,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的内容都可归于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将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内容。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一个人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有关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环境能高效而快乐地适应;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应是一种积极、丰富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适应良好,具有生命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而绝非仅仅免于心理疾病;还有人认为心理健康表现为积极性、创造性、人格统一,有行动热情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但正常与异常并无明显的界限,只是在量方面的差别。“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一切不良的心理倾向。在适应的同时努力改进环境,不断完善自我,以促进心理健康,使心理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二)心理健康标准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以什么作为健康的标志。因为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不像躯体的生理活动,如脉搏、血压等有明确的界限。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H.A.Maslow)的研究揭示了理想的健康人即个体的潜能和价值得到最有效挖掘和使用的“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14个方面:
1.对现实的良好知觉
心理健康者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他们如实地看待世界,并非按自己的主观方式去感知世界。
2.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
心理健康者能接受别人、自己及自然的不足与缺憾,而不会为这些缺憾所困扰。他们可依照事物的自然规律去接受那些不足,在人性的所有方面都不存在排斥情绪,即使是个人的不足或失败,也不感到羞耻或内疚。
3.自发、坦率、真实
心理健康者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能够真实、坦率地表达自己,除非这样一种直率的表现会伤害别人。
4.以自身热爱的工作为中心
心理健康者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工作刻苦、专注,并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5.有自立和独处的需要
心理健康者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他们依靠的是自己。他们喜欢安静独处,这并不是因为害怕别人或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减少干扰,更好沉思,以寻求更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案。
6.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独立性
心理健康者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功能,并具有自制的能力。
7.欣赏力常新
心理健康对于某些经验、特别是审美体验,有着奇特而经久的欣赏力。
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
心理健康者即使从平凡的活动中,也能感受到强烈的醉心狂喜,生活无限美好。
9.对社会道德予以关注
心理健康者具有同他人同甘共苦的强烈意识,能够为他人的利益着想,能把自己从满足自身狭隘需求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10.人际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者注重友谊和爱心。他们的友谊感强,交友数目多。就对爱的理解来说,他们认为爱应当是全然无私的,他们能够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所爱者的成长与发展。
11.具备民主的性格结构(www.xing528.com)
心理健康者能够谦虚待人,尊重别人的权利和个性,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并能向一切能够教给自己知识的人学习。
12.富有创造性
心理健康者具有独创、发明和追求革新的特点。
13.做事幽默、风趣
心理健康者善于观察人世间的荒诞和不协调现象。并能够以一种诙谐、风趣的方式将其恰当地表现出来。
14.反对盲从
心理健康者具有自立、自强的人格,他们不随意迎合他人的观点、行为。他们认为人必须有主见,认定的事情就应坚持去做,不应顾忌传统的力量和舆论的压力。
在此基础上,马斯洛和米特尔曼(Mittelman)等又提出了10条正常人的健康标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引用,被认为是健康心理的标准。它包括:①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③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较好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参考上述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特定的社会角色,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可概括为: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正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与要求。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由于目标定的不切实际容易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总是将自己陷于自傲、自卑的漩涡中,心理无法平衡。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生活。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能融于集体中,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友善、同情、信任)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分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总是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远离集体。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他们的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有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不良的情绪。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的情绪中,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5.具有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他们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具有理智性和一贯性,他们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四)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说起心理卫生,人们就会想到“心理不健康”“心理疾病”“神经病”,认为有关心理卫生是涉及心理不健康的人的问题。这种看法不正确。那么什么是心理卫生呢?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Mental Hygiene)。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如何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这涉及每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个体能否更愉快,更卓有成效地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每个健康的人都十分关心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的任务就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保持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积极调节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并能有效发展完善个性的生活能力。而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与人类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冲突,从而给人类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例如机器大工业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冷漠、孤独、空虚、无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流行病,精神上的各种疾病应运而生,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如何治疗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维护、提高人类的心理素质,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还处于未成熟期,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新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依赖和独立的矛盾;人际关系;恋爱、职业的选择等。以这种尚未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其心理问题会更复杂,更多变,更具独特性。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帮助大学生自觉讲究心理卫生,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渡过大学时代,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是我们时代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