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探究传染病的传播特性对群体极化效果的影响,通过控制网络结构、初始态度值等参数保持不变[10-11],仅改变个体间信息的交互方式实现。传染病模型采用传染病传播方式进行个体的信息交互,如图5-6(a)所示,利用传染病模型筛选处于不同状态的节点。观测下一时刻由健康状态转变为感染状态的个体受周围个体的影响,若其由易感者变为感染者,显然他们态度和观点受到了影响且发生了改变。再通过搜索上一时刻和其相连接的为感染状态的个体,综合这些个体的态度值,计量其改变量。一对多的信息交互方式如图5-6(b)所示,中间个体A需要和周围所有个体交换信息后再判断是否改变自己的观点值,同时综合周围所有个体的意见,确定是否改变态度值。融入传染病模型和未融入传染病模型的极化情况分别如图5-7和图5-8所示。
从图5-7和图5-8可以发现,两种模型均有较为明显的极化趋势,极化效果较为显著。对比图5-7(A)和图5-7(B),在相同的交互次数下,融入传染病模型的极化效果更好。其效果有差异的原因在于:个体间信息交互模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极化效果。联系生活实际,当个体在面对一个舆情话题时,尽可能地汲取周围所有个体的意见,这会导致中和过后的观点往往偏于理智,极端化趋势会有所减缓,除非周围个体一开始就已经形成较为明显的一个极化观点,但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较低,所以最终的极化过程较慢[12-13]。而通过传染病模型筛选的由健康状态转为感染状态的个体,将个体态度的转变看作传染病的感染,传播者通过消息传递,以一定的概率感染周围的非传播者,进而影响非传播者的观点,并使他们成为传播者继续传播消息。[14]这种方式使得个体态度的改变仅受周围传播者的影响,这极易形成强弱两方的观点,而个体的从众性促使其向强势一方妥协、屈服,最终做出的决策往往会偏向强势的一方,促使极化现象的发生,所以本模型的极化效果相对较好。
图5-6 极化模型中个体的信息交互模式
(www.xing528.com)
图5-7 不同交互模式下个体态度值随交互次数演化图
图5-8 极化模型不同交互次数下个体态度分布直方图
此外,由于传染病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较难控制的特点,传染病型的舆情传播能够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通常传染病型的舆情在传播过程中会攻击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并且迅速蔓延至整个网络,使个体间极易受到影响而朝着舆情极端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