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走四方》《过河》当中的音乐语言进行分析,可发现李海鹰在民族民间音乐语言的吸收上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民族音乐语言的运用上越来越灵活自如。创作于2002年的歌曲《实心汉子》[14]则又一次体现他对民族民间音乐语言在运用上的再创造。
一个地区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语言、音韵、声腔、音调等差异,必然会影响着民歌在旋律、节奏、调式、音阶等多方面的不同。作品《实心汉子》副歌旋律中带有浓厚而鲜明的河南民歌韵味,主要是通过对河南民歌在调式方面的吸收和借鉴所形成的。观察河南民歌,即可发现河南民歌当中所使用的音阶形式非常丰富。通过整理归纳可知大量的民歌均使用五声音阶,偶尔会出现增加调式四级音的六声音阶,或四级音和七级音全都出现的类似于清乐七声音阶的结构形式。但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河南民歌中的七声音阶,其四级音和七级音往往在音乐中具有极不稳定的性格,其中四级音往往是游移在四级音和升高半音的四级音之间,同样,七级音也更多是游移在七级音和降低半音的七级音之间,如果在C宫系统中表示,即↑F和↓B的音位上。对比谱例4可发现,作品以“C D E G A”五个音为基本音级展开,虽然这里所出现的四级音“F”和七级音“B”在音高上是准确的,但从这两个音所出现的位置来看,均属于不稳定的辅助音或经过音。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凸显了旋律中“C D E G A”五声音阶的稳定性。如果我们从河南民歌五声调式的使用上继续往下分析,从已收集到的民歌资料中来观察,虽然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在河南民歌中基本上都被应用,但是,应用的数量上却以“徵调式”和“宫调式”两种最为常见[15]。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河南民歌不仅强调五声音阶的基础效果,而且在调式上多呈现徵调式和宫调式的主要地位。同样,再来对比《实心汉子》(见谱例4),其副歌部分如果按照五声音阶来排列,再通过结束音来判断,可知该部分属于C宫调式,正好与河南民歌的调式体系相一致。因此,正是由于在调式和音阶方面的再创造,使《实心汉子》在流行音乐的形式中创造性地使用了河南民歌的音乐特征。
【谱例4】《实心汉子》副歌
虽然,调式调性让作品在旋律中有鲜明的性格,但是在音乐风格的塑造方面,音色也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如同在《过河》的前奏中使用唢呐一样,《实心汉子》在伴奏部分的配器中也增加了板胡的音色,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对河南地方特色的渲染,充分映衬出河南民歌的韵味。那么,这部作品为何要使用河南民歌的素材?在采访中才得知,该作品是为2003年上映的电视剧《荣誉》[16]写的主题曲。由于这部电视剧着意刻画的角色是以一位河南民警为原型塑造的,作为主题曲,李海鹰认为一首优秀的主题曲应该使主题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及性格相呼应。因此,在了解基本剧情的基础上,他考虑在旋律的创作中适当吸收一些河南民歌的音乐语言,如此就形成了《实心汉子》的音乐基础。
在分析了《走四方》《过河》《实心汉子》三部作品之后,值得注意的是,李海鹰在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语言的手法上是非常灵活的,他吸收民族音乐语言的方式并非是一种形式化的“克隆”,因为他的创作并不是对某一个已有的曲调进行加花、翻新,而是对民族音乐中各种音乐要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做最细致的拆分与重组,再以流行音乐的审美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贯穿起来。因此,即便是我们已经分析出了其中所运用的民族音乐要素,但从对它们吸收过程的角度来看,这依然是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另外,李海鹰对民族民间音乐语言的再创造,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民族民间音乐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桥梁,它是服务于普通老百姓的大众文化,它真实而生动地捕捉着最朴实的人类文明的点滴变化。无论是山东民间音乐、东北二人转音乐,抑或是河南民歌,它们的艺术核心与本质精神实质上极为相似,即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将经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中的生活点滴进行演绎,使传统的思想内核得以释放并产生影响。其中所使用的不同艺术形式既可以视为一种载体,透过它们生动再现大众的情感生活,也可以看作是反映社会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以创新为“镜片”使之鲜活而美好。
透过李海鹰对民族音乐语言的吸收成果,可以看出地域风格在流行歌曲创作中具有另一层启示:民族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材料”,它可以被加工,不同的创作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审美体验。比如,巴赫[17]以其精湛的复调手法重塑的德国民歌与贝多芬[18]精妙和声中衬托出的德国歌谣有着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他们都曾将德国的民族音乐因素充分挖掘,但却以自己最为擅长的创作方式表达,实现了对德国民歌一次又一次的创造。这其中体现着音乐家特有的理性思维和他们对待民族音乐严谨的态度。对照李海鹰处理民族音乐素材的方式,以上所说的“创作理性”在他的创作经历中亦有所体现。他对民族音乐语言的汲取是建立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的,而非“旧瓶装新酒”,同时他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也是经过独立思考的,无意追随所谓的时代潮流。
【注释】
[1]赵伟,司徒奇.流行音乐可从7岁听到70岁——中山乡亲、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李海鹰做客中山大讲堂,主讲“如何创造流行”[N].中山日报,2008-12-23(A07).
[2]张燕.广州留不住李海鹰[J].中国商界,2000(10):62-63.
[3]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356.
[4]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355-356.
[5]《从传统、生活和艺术规律看西方现代音乐》原是钱仁康先生1984年8月在“外国音乐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人民音乐》1985年第1期。
[6]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60.(www.xing528.com)
[7]《走四方》是李海鹰作词、作曲,韩磊演唱的歌曲,歌曲发行于1992年,收录于韩磊2014年8月发行的精选专辑《韩唱淋漓》中。该歌曲是电视剧《一路黄昏》的主题曲。1993年,曾获跨年度金曲奖,1994年,获中国音乐电视铜奖。
[8]山东民歌是一种古老的地方传统音乐,常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以及山东人民英勇无畏的英雄性格。因此其歌曲风格具有强悍、粗犷等特点,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号子、海洋号子最具代表性。
[9]《天长地久》是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孙悦、王刚等人表演的一个音乐小品。
[10]东北的民族民间文化以雄健豪放、清新自然、质实贞刚的格调为特征,为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中华文化增加了新的元素。东北民歌泼辣、爽朗,其粗犷的风格特征形象地反映了东北人的那种热烈、率直、豪放、淳朴的性格。东北民歌的表达方式往往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很少进行修饰。其旋律自然流畅,语言质朴,感情率直,在旋律的平稳发展中有时偶尔会出现六、七度大跳,使旋律跌宕起伏。节奏方面较为规整,与歌词结合紧密,多采用2/4拍,呈现一种字多腔少,前密后疏的状态。这种节奏形式给自然流畅的旋律以有力的推进,使音乐充满生机活力,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调式上,东北民歌以小调为主,以宫徵调式为多,也有商羽调式。另外,衬词的大量使用渲染了气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使旋律更加朗朗上口。
[11]二人转也称“蹦蹦戏”“秧歌”“小落子”等,1952年定名为“二人转”,是流行于东北各地的走唱类曲艺,以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等演变而成,有200多年的历史。
[12]拼贴音乐(collage music,又译“镶嵌音乐”)指把几种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成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例如:提供一个作曲模式,可以拼贴进中世纪的格里哥利圣咏、巴洛克时期巴赫的赋格和当代的爵士等,将这些时空跨度极大的音乐材料通过解构和重组,实现对这些传统音乐材料进行新的解释,建立新的意义。代表作曲家有德国的亨策(Hans Werner Henze,1926—2012)和俄罗斯的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1934—1998)等。
[13]衬词是在民歌的歌词中,除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形声词、谐音词或称谓词构成的衬托性词语。衬字、衬词的使用是东北民歌的特点。
[14]《实心汉子》由易茗填词,李海鹰谱曲,韩磊演唱,是2003年在中央电视台上映的电视剧《荣誉》的主题曲。
[15]河南民歌以徵、宫两种调式最为常见,其他如商调式和角调式较为少见,仅在信阳地区的一些县里较少数的几首民歌中应用。羽调式在平原地区的民歌中也较为少见,它主要在山区的民歌中应用。调式交替、临时转调和移调终止(即离调终止)的情况,在河南的民歌中也有运用,但其数量较少。
[16]《荣誉》是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公安部政治部、河南电视台等联合摄制的刑侦剧,由成浩执导,程煜、牛振华、于小慧、石兆琪等人主演。该剧于2003年11月16日在央视一套播出,讲述了公安局局长林敬东临危受命,几经曲折,最终带领刑警们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
[17]巴赫除了对德国民族音乐有深入的研究,他还把西欧其他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可以说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18]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因素,是他们的启蒙意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中的《欢乐颂》洋溢着德国民间歌谣中特有的恳切、质朴、热情的情感。据罗曼·罗兰研究,贝多芬在表达群众共同感情时,如爱情、友谊、婚礼等,常常会引用民歌旋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