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心未改,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初心未改,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个阶段、两番经历、两种收获,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经历、体悟、求变、发展的过程。从李海鹰的艺术积累过程中,笔者看到了他通过实践不断思考、求新求变的学习轨迹,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

初心未改,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1970年,16岁的李海鹰正式进入广州粤剧团工作,可以说,走进专业剧团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他童年时期的音乐梦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现实。刚进粤剧团的头两年是一段充满激情的时光——年轻、乐观、追梦、求新知、勇往直前,都是对这个时期最美好的形容,李海鹰对音乐更是怀着无限的激情与幻想。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入与了解,他发现粤剧团的常规工作与演出任务过于单调,与他所构想的音乐创作世界截然不同。因此,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充实自己的音乐基础理论,为创作储备养料。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李海鹰的身份开始发生改变,他不再仅仅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员,也正在努力成为一名创作者。虽然粤剧团的工作让他有些失望,但继续学习的喜悦很快就将其弥补,他欢喜地执着于演出和学习之间。为了获得更广阔的音乐学习和发展空间,1975年李海鹰决定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他非常幸运地被录取了,并于同年离开了广州粤剧团。在访谈中,李海鹰回忆在粤剧团的5年里,让他收获最多的就是对中国民族音乐素材的积累,是粤剧引领着他博览了广博精深的中国戏曲音乐艺术,也是基于对粤剧的学习,让他学会了如何欣赏传统艺术之美,懂得了在创作中如何对民族音乐素材进行分类与取舍。

1975年,李海鹰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之后,一待就是8年[9]。当时他所在的部队文工团驻地在广东湛江,军旅生活节奏单一,却非常充实,8年的时光不仅使李海鹰在音乐创作上有所积累,其间他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生活、对音乐也有了更立体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海鹰还增添了一股自然而沉着的气质。这种气质使演奏变得深刻,使创作趋于成熟,既投射在作品中,也体现在对音乐的认识上。但始终未变的是他对音乐的执着。他逐渐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种反应,它必须建立在人类最真实、最原始的情感基础上,它的结果虽属于形而上,但过程却要植根于生活。他还明确了音乐来源于生活、反映着情感的基本要求。另外,他开始注意到音乐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一种音乐折射出一种文化形态,作曲家应该深刻了解音乐背后所关联的整体文化,比如中国音乐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音乐文化背后的基督教文明等。因此,在文工团8年的音乐经历,可以看作是李海鹰对音乐的创作和认识逐渐丰富并深刻化的时期,让他深刻理解了创作的“根源”,为日后成为自由创作者指明了方向。从那时开始,他的身份再一次发生了转变,从学习者转向了研究者、创作者;从学习模仿他人转向了发现创造自我,为即将到来的创作之路做好了铺垫。1983年,李海鹰离开了部队文工团,转业到地方成为一位文艺工作者。8年的军旅生活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同样影响着他未来的创作,比如在作品《中国军魂》[10]的创作中,相信一定也渗透着他个人的情感体验。

两个阶段、两番经历、两种收获,生活就是一个不断经历、体悟、求变、发展的过程。从李海鹰的艺术积累过程中,笔者看到了他通过实践不断思考、求新求变的学习轨迹,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记得在第一次的采访中,他曾谈及自己对德国音乐家瓦格纳[11]的热爱,并描述着瓦格纳的音乐如何令他震撼,还提到通过对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12]的研究而产生的敬仰。从点滴的交谈中足以看出,他乐于在任何阶段都保持学习的态度,也许正是由于他乐于学习的态度,才形成了他对人生、对音乐勇于探索的精神。探索精神,就像是李海鹰性格肖像的一幅素描,真实地将其勾勒,同时,也回答了他在音乐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而他在中国流行音乐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看作是他善于探索与钻研的结果。

【注释】

[1]摘自2016年9月20日笔者在广州对李海鹰进行的采访。

[2]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

[3]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古典主义盛期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位宫廷乐师家庭,其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萨尔茨堡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对莫扎特的音乐启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早年业余学过长笛吉他,从未学习过钢琴,成年后遵从父亲意愿进入巴黎医科学校,由于非常热爱音乐,后来从医科学校退学,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专习作曲,开创了标题交响曲体裁。

[5]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839—1881),俄国作曲家。曾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任御前禁卫军,后辞退军职,脱离军籍,在巴拉基列夫指导下专事作曲,并成为“新俄罗斯乐派”(即“强力集团”)中最激进的成员。(www.xing528.com)

[6]撰曲人,在粤剧中专指填词的人。

[7]秦琴,中国传统弹弦乐器,由古时的“弦鼗”发展而来,结构与阮相似,全长89厘米,音箱直径28厘米。音箱由六或八块硬质木板胶接成边框,呈梅花形、圆形、六方或八方形,两面蒙桐木薄板。琴杆窄而长,用硬木制作,上嵌十九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

[8]广州粤剧团的前身是广州粤剧青年团、广州实验粤剧团,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曾担任该剧团的艺术总监。现在的广州粤剧团是在原广州粤剧一团的基础上,充实一批中青年艺术骨干,于2001年6月重新组建的。

[9]1975—1983年(21—29岁),李海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任小提琴手兼创作员。

[10]《中国军魂》是李海鹰为电视剧《亮剑》创作的主题歌。

[11]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曾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在改革中他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和“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的创作原则,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经他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

[12]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1906—1975),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遍及各种音乐体裁,特别是15部交响曲使他享有20世纪交响乐大师的盛誉。另外,他在通俗音乐领域同样是一位能手,他的歌曲《相逢之歌》(1932)成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群众歌曲大繁荣时期的代表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