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带着这些好奇如约见到了李海鹰。李海鹰1954年出生于广州,也许是常年生活在北京,他的家乡口音已经很淡。李海鹰记忆中“童年的播唱机事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播唱机属于当时的新鲜玩意儿,正是它开启了这位少年对音乐的热爱。就这样,童年时代的李海鹰完全被它吸引了,音乐就从那时起悄悄地影响着他,成为他内心的一个梦。这些关键词,在笔者和李海鹰的聊天中不断涌现在头脑中。

少年依旧,与李海鹰的音乐对话

一个人的当下是由过往人生的每一段经历和每一个选择共同作用形成的。有一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甚至被我们淡忘。而另一些记忆,一经提起依然如昨日发生,若聊起来还能滔滔不绝,因为,正是它们,才形成了现在的我们。回忆历史上成就卓著的音乐家们,其中很多人竟都只因一个选择,机缘巧合地成就了自己并诞生了经典。反复思量,真有些不可思议,原来这些记忆里的重要事件和它所产生的影响对一个人来说如此重要!笔者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和一些对未知的好奇走在采访的路上,猜想着今天要见的这位作曲家,他过往的经历与每一次选择会有哪些激动人心的情节;他在百度百科上那一页辉煌且成就斐然的经历背后又发生过哪些重要事件;其中会不会有某个人或某件事影响过他的选择,而这一选择是否又恰好与他日后的音乐梦密切相关。笔者带着这些好奇如约见到了李海鹰。

李海鹰1954年出生于广州,也许是常年生活在北京,他的家乡口音已经很淡。初次见面,他言语间直爽的话风和神态上的幽默风趣让笔者感到亲切放松,这与笔者从他的音乐中听到的他的性格近乎吻合。因此,谈话很快就进入状态。当问及他的童年生活经历以及最早接触音乐的一些特别记忆时,他回忆起自己儿时听音乐的情景,“小时候听音乐的途径很有限,对音乐最初的印象要从父亲曾经买回家的那台播唱机说起……还记得第一次听《蓝色多瑙河》就是通过父亲的这台播唱机”[1]。李海鹰记忆中“童年的播唱机事件”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播唱机属于当时的新鲜玩意儿,正是它开启了这位少年对音乐的热爱。同时,这台播唱机还是那个年代收听“新鲜音乐”的唯一途径。就这样,童年时代的李海鹰完全被它吸引了,音乐就从那时起悄悄地影响着他,成为他内心的一个梦。如今回忆起来,虽然已成往事,但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从其眉宇间仍依稀可见少年的意气风发,虽时光变老,少年时代形成的音乐理想却仍在继续。从最初的“被吸引”到后来一系列的主动学习,再到成年之后经典作品的诞生,这当然不会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当中至少包括对音乐本身的喜爱(天赋)、对音乐何以成为音乐的好奇与探索(兴趣),其次还需要不断探索的学习能力、丰富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热爱)。这些关键词,在笔者和李海鹰的聊天中不断涌现在头脑中。没错,他大概就是这样一位懂得将兴趣变为热爱并成为终生事业的人。他精力充沛,随时学习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从儿时养成的听音乐的习惯也保留至今)。他认为无所谓年龄与身份,也无所谓中、西方文化的界限,只有先拥有多元化的审美,才有可能辨识自己的个性,所以学习是认识自己的方法。只要是创作需要,他都会立即将内容整合,从头开始学习,并能迅速发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他的音乐,常常使用简洁明了的旋律和清晰可辨的歌词再现你我的日常,并且再现得如此生动和美妙,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动,使生活中那些朴素的感情在耳边艺术化。也许,这就是他童年的音乐生活在他创作上留下的痕迹吧。在他的童年里,没有被父母威逼着上兴趣班的条件,却有着把播唱机当个宝的“小确幸”,小心翼翼地听着来之不易的乐音。童年时光转瞬即逝,身边的风景也都变了,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从童年时代开始形成的对音乐的喜爱与热衷,它,格外珍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