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开设不够规范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高考科目占用非高考科目课时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有的学校开发了若干门校本课程,但形同虚设。个别学校目前没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美术课平均每周只开设0.5 节,课时偏少。另外许多学校只重视艺术特长班的艺术教育,不重视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教室长期被特长班占用。以上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和我省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需要进一步规范。
2.理化生实验难以正常开展
高中新课程实验所需要补充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大部分学校还没有配备。调研发现,不少高中学校理化生实验室建得很漂亮,但实验器材和药品长期匮乏,有学校化学实验药品柜里还存放着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生产的已超过有效期的化学药品;理化生实验室专职人员数量配备不足,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实验保障需求。有些教师把一些本应由学生进行的探究实验变成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实验室亲自做实验,甚至有些学校连课堂演示实验都无法保证。有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我们没有真正做过实验,只能在多媒体上看实验演示。”
3.学校研制的相关制度及管理办法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多数学校制定的新课程配套的制度及管理办法有“大脑袋、小身体”的特点,诸如原则、目标、思路、组织机构等提得很高很多,但实施办法不实,实施流程不清,措施不具体,可操作性内容缺失。如《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案》《师资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资源的开发方案》等制度均不系统,亟待进一步完善。
4.新课程的配套练习质量有待提高
好多教师向调研组反映,我省高一新课程配套练习与新课程教材不配套,残留着旧课程的很多痕迹,有些题目过难、过旧,不符合课标要求,对教学质量有不利影响。我省教辅编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式化(www.xing528.com)
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涉及的测评点多达65 个,测评点过多。班主任的工作量普遍较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很难有效落实,流于形式,导致评价缺乏公正性,失去意义。
6.校本教研的先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机制不健全,校本教研的形式比较单一,特别是一些措施落实不到位。教研活动计划号召多,实质参与教师少;课题研究申报立项多,结题推广少;浅层次讨论多,深层次研究少;跟进分析多,超前研究少,从而导致校本教研的先导作用发挥不够。由于教学工作比较繁重,教师的自我反思不够深入,专业引领不够到位,同伴互助不够普遍。校本教研工作只停留在观摩课讲评、集体备课层面。许多教师没有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没有认真研究学情,教学设计游离于课标之外,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教学,机械重复训练较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7.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未完全建立
目前许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以学生考试成绩论业绩,“以分为本、以量为主”的评价机制未能与新课程实验同步改革,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机制未完全建立,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与认识不符合课改精神的要求,致使教师陷入“想改但不敢改、认同却不能动”的窘境。
8.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求有待进一步落实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部分学校尚未落实。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制订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计划,却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有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化和简单化,将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打扫街道卫生、帮助社区老人劳动等。有些学校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自己进行课题研究,教师很少进行有效指导。还有些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只是组织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的申请表格,既没有过程监控,也没有时间保障,最终不了了之。好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困难较多,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