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7年9月9日星期六:民间抗震团结胜天四里巷!

2017年9月9日星期六:民间抗震团结胜天四里巷!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遇到一位八十多岁的冯奶奶,她热情地帮我按门铃,还是没有人回应。冯奶奶说,他老头子以前是出版社的编辑,文化水平相当高。下午去军民里陈文仲家,我递给他一张照片,是上次采访他时,我为他拍照的。我在四马路与黄纬路交口处的木牌坊前驻足,牌坊上的匾额是行楷四字:松竹碧影。这个木牌坊虽然是前几年新立在这里的,却很有文化韵味。

2017年9月9日星期六:民间抗震团结胜天四里巷!

上午九点,我骑车来到黄纬路,继续找被采访人征集老照片,先到团结里找夏大姐,夏大姐退休前,在橡胶四厂工作过,在厂里是看自行车棚的,是金双路为我介绍的。我上楼找夏大姐,没人应门,走下楼。遇到一位八十多岁的冯奶奶,她热情地帮我按门铃,还是没有人回应。这时,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在擦汽车,对我说,你采访这位陈奶奶吧,她家可是有文化人。冯奶奶说,他老头子以前是出版社的编辑,文化水平相当高。她女儿写书法,是宁书伦的弟子。我说,那我就采访您老吧。她开始同意,说咱们去前边有座椅的地方聊聊,我跟着她往前走,到了那,她又反悔,说你别采访我了,你去采访别人吧。没办法,只得作罢。我骑车到军民里贾重钢家,贾没有在家,他夫人在,我问照片的事,她说照片没有找到。我问贾大哥是不是去海河边写地书去了,她说你找他也没用。我从包里拿出上次我来采访贾大哥时,给贾重钢拍照的两张照片,给了贾大嫂,我很失望地告退了。

每次采访必带的记录本

我又到团结里找陈宝明,陈很热情地为我倒茶水,就是没有照片可以提供。出了陈家,我骑车在抗震里转悠,从姜德成家路过,就停下来,姜大哥在屋里看到我了,就出来打招呼,他问我:“上次让你采访陈家小人书铺的事,你去了吗?”我说:“上次打了电话,没有打通,后来一忙,就没有联系。”姜大哥说:“你还是给他打电话,把小人书铺的历史情况写进去。”我答应下来,骑车来到陈家开的卖公墓的门脸房,见屋里没有人,就按照牌匾上的联系电话打过去。陈学良接听了,我说明情况,陈学良答应接受采访,因为他住处离这很远,过几天到五马路来,打电话给我,我再马上过来。我嘱咐他,找一下家里的老照片捎过来。他都答应下来。

十一点了,我到军民里于主任家,上了三楼,喊于主任在家吗?于主任的外孙开了门,见于主任在家呢。可是,八十多岁的于主任已经忘了我曾经采访过她。我说,您找找老照片,她翻开一个盒子,只有几个代表证。于主任说:“你来的时间不好,正是做饭时间。”我听了这句话,闻到一股烟味,我忙走到厨房,只见灶上的铁锅冒烟了,突然冒出火来,他外孙也跑过来。我忙从旁边拿起一个锅盖,盖住铁锅,锅里的火马上熄灭了。我对于主任说,煤气已经关上了,屋里有烟味,进别的屋里避一下吧。白烟逐渐散去,我不好再打扰,只能抱歉一声,匆匆告辞了。回家的路上,心里很不是滋味,打扰了人家的生活,也没有征集到照片。(www.xing528.com)

下午去军民里陈文仲家,我递给他一张照片,是上次采访他时,我为他拍照的。问他家里的老照片有没有,他说没有,照片早扔了。我说进屋拍照一下家居环境,他说,他女儿在屋里睡觉呢,我只得作罢。

我在四个居民区拍照,尽量拍一些代表居民区风貌的照片,当做书中的插图。我在四马路与黄纬路交口处的木牌坊前驻足,牌坊上的匾额是行楷四字:松竹碧影。这个木牌坊虽然是前几年新立在这里的,却很有文化韵味。这个路口是四个居民区的交汇处,在这里拍照对于我以及这里的居民是最有意义的。可能再过数十年,这个牌坊也会成为这里的记忆坐标,供后人追忆的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