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7年8月3日星期四:巷肆前尘

2017年8月3日星期四:巷肆前尘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午继续画插画,按照曾经住在四马路62号的二姐王建新讲述的大院的情况,我画了一张插画草图。这条胡同的一号院是马公祠马家的故宅,门前有一座大影壁和石狮子,是这胡同里的亮点。还有一座日本人建的二层楼房,后来改成派出所。然后,再去征求这几位老住户的意见。

2017年8月3日星期四:巷肆前尘

下午继续画插画,按照曾经住在四马路62号的二姐王建新讲述的大院的情况,我画了一张插画草图。然后用手机拍下来,用微信给二姐传过去,让二姐提提意见。二姐指出了房屋位置细节上的错误,我按照二姐的指点,画了第三稿,传了过去,二姐又说,这个院的大门非常高,在一侧门上有一个只供行人出入的小门,而且小门经常开着,这样画才比较真实,我又画了第四稿,才得到二姐的肯定。

我又将前几天画的四马路口粮店门前的草图拿出来,这幅图是根据在二姐的老邻居微信群里,大家对四马路口粮店的的记忆,我画的一幅插图。大家回忆起,在他们童年的时候,粮店前有一个邮筒,附近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爬上去,坐在上边玩耍,这是孩子们的制高点。在夏天,坐在邮筒上烫屁股也是要坐上去玩的,童趣特别有意思。我就按照大家讲的,画了这幅图,大家又告诉我邮筒的形状,并且发来过去邮筒的老照片,供我参考,对我真是大力的支持啊。我一边画着一边将草图传到微信群里,让大家指正,群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详细地讲,粮店左右窗户的位置、高度,以及粮店左右是院门还是商铺,使我很顺利地画好这张图。

时间已经到了半夜时分,我开始画马公祠胡同的草图,这是根据曾经住在马公祠胡同的霍树森和马公祠煤厂姜德成等人的记忆,来画这幅插画。这条胡同的一号院是马公祠马家的故宅,门前有一座大影壁和石狮子,是这胡同里的亮点。还有一座日本人建的二层楼房,后来改成派出所。我只能根据几位老住户的回忆来画这幅插画,以一号院的影壁为中心,画成这条胡同的局部图。然后,再去征求这几位老住户的意见。(www.xing528.com)

我画草图都是用铅笔画,一般是在准备定稿时,已经征求完老住户的意见后,再用钢笔画。所以,橡皮是我经常使用的,很多的橡皮屑要随时倒进纸篓。三角尺总是跟橡皮放在一起,可是,橡皮对塑料有“腐蚀性”,时间长了,透明的三角尺上被腐蚀的坑坑洼洼。其实,这个常识我早就知道,只是早就忘记了。没办法,三角尺凑合用吧。

其实,绘画对于我来说,只是业余爱好,画起来虽然不是太难,难就难在没有参照物,胡同、建筑已经拆除四十年了,只是根据老住户的讲述来绘画,这就需要借助我对过去岁月的记忆和我的经验来画,当然不会百分之百的准确绘出老胡同、老建筑的原貌。虽然经过了老住户的点评,我心里还是发虚,究竟像不像呢?也就是凭着大多数老住户对早年胡同故居的追忆,用我的画笔呈现出来,能表现出来一点点当年故居的原貌,是对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一种慰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