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团结里邓爷家认识的二姐王建新打来电话,定好今天下午两点,她带着几位同学到我家来。一起回忆他们在黄纬路四个居民区里成长的经历和在老胡同的生活记忆。二姐是特别热心的人,对我的口述史采访特别支持。她将我想采访老住户的事,在她的微信同学群里,对所有的同学说了,让这些老同学关注我的这项工作。这些同学中,对天津历史感兴趣的都积极响应。
二姐来电话说,有五位同学想参加这次聚会,可是,聚会地点不好办。因为,大多数同学家都已经搬到别处去了,在黄纬路聚会不方便。我提出在我家聚会,二姐跟她的几位同学商量后,大家都同意到我家来聚会,在金纬路汽车站会合。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下午两点,我来到汽车站,二姐和三位同学已经到了。二姐为我介绍他的同学,其中王春、马佩莹两位是大学教授。另一位叫张元柏,还有一位还没到,他们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众人到了我家,我爱人一起招待客人,泡上茶,大家坐在一起,说起童年的往事。
王春讲起他家早年住在福厚里,这个胡同共有八个院子,每个院子、每一住户,王春都讲的很详细清楚。接着,他为我画了福厚里每个院子的详细图。就连房屋的具体房型,屋门位置,都画的清清楚楚,我非常佩服他的记忆力。
马佩莹讲起他家地震前,在三马路五十号大院里住,那是一座深宅大院。从这马家大院出来很多特别著名的人,对社会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元柏讲起他的家族历史,他家以前住在四马路三十号,他父亲1949年前是银行高级管理者。并讲起了小时候的经历,说到最后,他对我说:“我母亲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头脑也清晰,可以去采访他老人家。”我听了更加高兴起来。(www.xing528.com)
潘欣荣大姐是最后一个到的,我爱人下楼去接她,她来了之后,回忆起她家住在贵余里的旧事。她说,她母亲已经九十多岁,还在胜天里住,只是年纪大了,脑子经常犯糊涂,没法采访他。她说在母亲家,从窗户可以看到马路对面的河北区法院(原李纯公馆)。
二姐王建新也补充了我上次采访她的内容,二姐早年住在四马路三十九号大院里,那是一个高知住的院子,旁边是同仁里。
我给每个人分别照相,我爱人提议大家建一个老邻居微信群,可以在微信上补充和修改采访的内容,众人加群后,陆续告辞回家了。
我心里非常感谢二姐王建新,这一次就成功采访了五个人呀,等到过几天再采访到张元柏的母亲,收获更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