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沙河中学的发展历程-建设路

沙河中学的发展历程-建设路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7年,在二街坊和四街坊的背后,又出现了一栋小小的建筑,这就是被戏称为贫民窟的沙河中学。1957年夏天,成都市建立了十所初级中学,沙河中学是其中之一。当年的沙河中学坐南朝北,只有一栋孤零零的教学楼,四周都是农田。沙河中学相形见绌,故得名“贫民窟”。

沙河中学的发展历程-建设路

但是在六十年前,这儿除了二街坊和四街坊的两大建筑群之外,其余地方便是广阔的田野和零零星星的农舍。1957年,在二街坊和四街坊的背后,又出现了一栋小小的建筑,这就是被戏称为贫民窟的沙河中学。1957年夏天,成都市建立了十所初级中学,沙河中学是其中之一。这所学校在不同阶段有过不同的校名:沙河中学、成都市第三十中学、欧阳海中学、蜀新职业高中,后来又恢复为三十中,近些年被大名鼎鼎的石室中学看中,成为成都石室中学初中学校。

当年的沙河中学坐南朝北,只有一栋孤零零的教学楼,四周都是农田。教学楼有三层,红砖红瓦的流行色,共有十八间教室。楼后搭有一个棚子,是放体育器材的库房。学校大门和围墙都是竹篱笆,外面就是田野。82信箱宿舍区围墙内的那栋作为子弟校的楼房,刚好与学校楼房垂直。学校操场比较大,教师们都在操场周围开荒种菜。

教学楼的西面是教师宿舍区,是两排小青瓦平房,每排平房是背靠背的十二间房子,总共住了二十四家人。住宿条件有限,哪怕一家三代人也只能住十多平方米的一间房,隔墙是竹编篾条,隔壁说梦话都能听到。平房的转角处,本来各有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厨房,但都做了教师宿舍。没有厨房,教师们只好在家门口并不宽的街沿下煮饭,下雨的时候还需要打把伞。教师宿舍区自然也没有围墙,只有一道竹子篱笆。直到五年后,教师们去捡工厂里的废弃砖头,才砌了围墙。教学楼那边专门打了一口水井。教师们点的是煤油灯,喝的是井水。举目一望,北面是82信箱的宿舍区,气派十足。沙河中学相形见绌,故得名“贫民窟”。(www.xing528.com)

如果要去建设路,需要出门左拐,走一段田埂路,再拐上一环路东二段,但当年的一环路东二段也就是一条五六尺宽的黄泥路。另有一条小路是沿着82信箱宿舍区的围墙,经由此路也可以走到建设路,但需要跨过一条灌溉水沟。只要遇上下雨,从教师宿舍走到旁边的学校,都必须要穿雨鞋,雨鞋也必然糊满黄泥。

后来学校宿舍区接通了自来水,却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洗衣台,还有一个分了男女、分别只有三个蹲位的旱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