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电建校背后的故事:一位上海教授的见证

成电建校背后的故事:一位上海教授的见证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兆镗教授是上海人,精神矍铄,头脑敏捷,说一口吴侬软语味道的普通话,经历了成电从1956年筹建学校至今的全过程。从他嘴里,笔者才得知了三个学校电讯系的教师、学生合并到成电的某些“内幕”。与此同时,还有一支队伍也在朝着成电赶,这就是南京无线电学校的毕业生陈宏猷他们。1957年夏天,第一届毕业生从成电毕业,张兆镗在这一年毕业并留校,当上了助教。

成电建校背后的故事:一位上海教授的见证

张兆镗教授是上海人,精神矍铄,头脑敏捷,说一口吴侬软语味道的普通话,经历了成电从1956年筹建学校至今的全过程。从他嘴里,笔者才得知了三个学校电讯系的教师、学生合并到成电的某些“内幕”。

1956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刚庆祝完六十周年校庆,电讯工程系就启动了整体搬迁任务。此时的张兆镗刚好上完三年级,他和一年级、二年级的同学都必须随系搬迁,到正在筹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继续完成学业。交大包了轮船嘉兴号”,将整个系三四百名教师、家属、学生,还有物资,一起送上了大轮船。轮船溯流而上,开到南京,准备迎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的师生上船,结果发现他们居然举着“欢送上海交通大学师生”的标语牌,弄得船上的人一头雾水。事后才知道,南京的师生不必去成都了,因为南京工学院有个系主任名叫陈刚,这老教授很厉害,多次给北京打电话,讲了一大堆理由,结果上面就批示同意他们不迁去成都了。南京工学院有一批人此前已经到了成都,连图书都运过去了,结果只留下两个教授在成都,其余人都返回南京了。

张兆镗他们在重庆下船以后,成都这边传来通知:成都的房子还没盖好,你们别来。没办法,他们只好在一所中学住下,把桌子拼起来当床铺,心急火燎地熬了一个多星期。到成都以后,房子还是没有盖好,就只能借住784厂的宿舍。(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还有一支队伍也在朝着成电赶,这就是南京无线电学校的毕业生陈宏猷他们。他们又是乘车又是步行又是涉水,风里雨里,忍饥挨饿,在路上整整折腾了十三天。其实,这两支队伍最初出发的时间差不多,陈宏猷他们却还是晚到了几天。

此时,主楼还没封顶,整个成电就是一个大工地,各种施工的噪声不绝于耳。张兆镗他们借住在784厂的宿舍楼里,整个四年级六十多人都住在那里,一住就是将近半年。1957年夏天,第一届毕业生从成电毕业,张兆镗在这一年毕业并留校,当上了助教。他们教研室有十几个人,后来变动都比较大,比如像刘盛纲院士,当初调出去当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后来又当校长。可是张兆镗从来没挪过窝。他们系很厉害,出了四个校长。张兆镗一直在学校搞教学科研,干到退休。他的老本行就是教授、研究磁控管微波炉里面那个加热的管子,就是磁控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