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选址内幕:建设路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选址内幕:建设路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老校址坐落在沙河畔,校园里绿草如茵,树林蔽日,教学主楼宏伟壮丽。1955年5月,在四川成都建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消息传出后,国家指定中央高等教育部与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学院的筹建。半个月后的8月3日,中共成都市委召集市城建委、学院筹委会成都工作组共同研究校址方案。学院筹委会工作组经过实地调查后,基本上同市城建委意见一致。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选址内幕:建设路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老校址(今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坐落在沙河畔,校园里绿草如茵,树林蔽日,教学主楼宏伟壮丽。正如成都东郊工业区地址的选定是反复权衡的结果一样,成电老校址的选定更是经历过反反复复的踏勘和考量。

1955年5月,在四川成都建立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消息传出后,国家指定中央高等教育部与第二机械工业部负责学院的筹建。由高教部负责配备师资,二机部负责行政干部的配备。新建一所大学可谓千头万绪,但校址的选择是头等大事,因为它用地量大,牵涉方方面面。时间紧迫,时不我待,抢在新学院筹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之前,1955年7月18日,筹委会派遣博文、付远林、张恩元等持二机部党组书记赵尔陆部长的介绍信赶到成都,开始进行新学院院址的选择工作。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成都方面的大力支持。随后,他们按照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四个院址方案。以下根据档案材料的记载,将相关情况简述如下:

方案一:北门火车站通城内马路的东边,簸箕街的西边。

经在地图上衡量,该区域地形狭长,离火车站太近,声音嘈杂,且适用面积只有60万平方米(约900亩),无发展余地,不适宜建一所大学。鉴于此,选址小组决定不去实地察看。

方案二:簸箕街的东边,府青路以西,沙河以南,府河以北。

该区域位于成都市城区东北侧路南乡,横跨胜利村、快活林、团结村、力量村、互助村等五个村,距成都古城墙半公里,西距簸箕街约200米,南距曹家巷300米,东靠府青路,北接沙河绿化带,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约1500亩)。这个地方交通方便,四周均有公路,饮用水无问题,下水可排入府河。

方案三:青羊宫以西,成温公路以北,规划公路以南,财经学院以东。

该区域位于西城区青羊宫西侧的光华乡,横跨保卫村、工农村、爱国村等三个村,距城墙约2公里,面积105万平方米(约1576亩)。南面公路与南河相靠,其优点是区域内无嘈杂声干扰,林木葱郁,环境幽静,附近有草堂寺、百花潭、青羊宫等名胜古迹。缺点是缺乏一条进城的公路,交通不大方便,上水离自来水厂较近好解决,但下水的排放不好解决。

方案四:乡农寺街后边,李家碾附近地区。该地区位于城西偏北地带的青西乡,距城约2公里。(www.xing528.com)

该区域东起乡农寺与花牌坊交界处,南至林巷子,西至三座坟,北至乡农寺街、犀角河后居民区。占地面积为60万平方米(约900亩)。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600米。交通线有成灌公路。

半个月后的8月3日,中共成都市委召集市城建委、学院筹委会成都工作组共同研究校址方案。市城建委认为方案二比较理想,该区域交通便利,离城又近,用水用电容易解决,东面和成都东郊工业区接近,福利设施可共同利用;该区域的东北区距离府青路很近,府青路是火车站连接城区的货运干道,过往车辆较多,这对学院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1960年后该公路会向东改移,不利影响将会减少。其次是方案三,方案四条件最差。学院筹委会工作组经过实地调查后,基本上同市城建委意见一致。会上,市委的负责同志进行口头传达:“省委无意见,确定后报省委备案。”接着,市委提出了意见:方案二改为第一选定方案,方案三改为第二选定方案,方案四条件差,不予考虑。随后将此情况上报省委。

次日,学院筹委会工作组便派人回京汇报。高教部、二机部和苏联顾问三方会商,一致认为,中共成都市委确定的第一选定方案离城近、交通方便、地势较高,道路、上下水道电源均好解决,同时靠近二机部十局的715、719、784、788(后改为国营773厂)四个新厂,符合工业学校接近工厂的原则。于是委托二机部第三设计院苏联专家波恰可夫为设计总工程师,立即进行总体设计。

仅仅过了二十来天,波恰可夫就完成了初步设计及总平面草图,并于8月30日提请市委、市城建委签土地协议书。此时,市委提出:为慎重起见,需要向省委正式报批;同时又指示:可以在该方案内进行准备工作。以至于出现了以下特殊情况:在学院设计任务书未经国家正式批准下达,校址尚未选定的情况下,9月2日,二机部十局设计处和西南设计院已开始分别对教学区和福利区进行设计,并编制设计任务书。

一个月之后的10月初,省委正式回复意见:经审查研究,省委不同意原定方案。理由是该地产粮多,应在市郊的丘陵地带及山区重新选址。

这就意味着之前的工作全都打了水漂,此时离中央定的开学日子已不满十一个月,可是连校址都还没定下来,相关人员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学院筹委会在二机部十局和第三设计院的两位苏联顾问的指导下,重新组成了选址小组。这个选址小组不同于之前,全部由相关的负责同志组成:有二机部十局副局长王士光、学院筹委会副主任徐思铎,以及省委、市委、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为了落实四川省委的指示,选址小组不辞辛苦,从1955年12月至1956年1月都在忙着实地踏勘。成都市区和郊区的龙潭寺、回龙寺、红庙子、狮子山(今川师老校区)、乡农寺、南郊的航空学校、城内的南较场、大坟包(今成都理工大学校址),以及丘陵和山区地带,选址小组总共查看了十六处地点。但是,经过认真比较,所有人都认为,上述地点完全不能与原来的第一选定方案相比。

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如下理由:此时已是1956年1月,当年9月必须开学。时间紧迫,学院的教学主楼设计图纸已定,主楼面积大(26323平方米),正面长223米,而丘陵地带的狮子山、大坟包等地,没有足以放置该大楼的平坦地形。如要削平山包进行施工,则施工土方量大,工期长,绝对赶不上9月开学。其他地区或是地形狭小,难以拓展,或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选址小组因此反复报请中央国家建委、二机部,请及早定夺。1956年1月12日,有关选址的专门会议在成都总府街招待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二机部十局副局长王士光,有相关的苏联专家,有省委、市委的相关负责同志。专门会议最后确定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校址:在成都市东城乡和路南乡境内(后划归保和乡),西靠府青路(原第一选定方案中的府青路西改为府青路东),前临东一环路,东为沙河,南靠猛圣路(今建设路)的一片区域,即现沙河校区的地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