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哲学思想论纲:探索三无得道境界

庄子哲学思想论纲:探索三无得道境界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因此,庄子之所以把得道的境界“一分为三”,不过是为了从不同的侧面呈现得道之人的德性境界。为了说明得道者无己、无功、无名的“三无”境界,庄子在《逍遥游》讲了两个故事。神人不从事于俗务,自然就是“无功”、“无名”,而齐同万物则是消泯物我之别、融己于物,这无疑又是“无己”。庄子的“三无”境界启示人们要培养“无”的智慧和境界,即在生活中不要总是希冀索取什么,拥有什么,而应学会舍弃,学会放手。

庄子哲学思想论纲:探索三无得道境界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庄子提到了三种人,即至人、神人、圣人,而这三种人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人,即都是精神境界最高、不依赖于任何条件而绝对逍遥的人,也是庄子心目中得道的人。不仅如此,无己、无功、无名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它们都有“无我”、“忘我”而逍遥的意思。对此,有学者指出:“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对得道的人的称呼。从无己方面说叫至人,从无功方面说叫神人,从无名方面说叫圣人。得道的人由于把名、功、己都遗忘了,因而能与道合一,驾驭着天地间的正气、变气,遨游于‘无穷’的领域,得到自由。”[3]因此,庄子之所以把得道的境界“一分为三”,不过是为了从不同的侧面呈现得道之人的德性境界。

为了说明得道者无己、无功、无名的“三无”境界,庄子在《逍遥游》讲了两个故事。

首先,庄子讲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出来了,而烛火还不熄灭,要与日月比光,不是很困难吗?及时雨都下了,还要人工浇灌,对于均润土地,不是徒劳吗?先生一旦做了天子,天下即可大治,而我还占着这个位子,我自愧不如,请让我把天下交给您吧。”许由说:“你做天子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的很好了,而我再来代替你,我为了求名吗?名,是从属于实的。我将求取从属的东西吗?鹪鹩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据一根树枝;偃鼠在河里饮水,不过喝饱肚子。请你回去吧!我要天下做什么呢?厨师即使不下厨,主管祭礼的人也不会越职替他烹调的。”这里,许由是道家形象,尧是儒家形象。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虽然表现得很谦虚,但庄子并无意于赞美儒家人物,而恰恰是为了贬低儒家,通过许由拒位凸现道高于儒,许由的境界高于尧。在许由看来,做天子治理天下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要把天下治理好是要劳形费心的,而这样就陷于俗务、失去自由了,不能逍遥了。由于名是从属于实的,所以如果仅仅为了求名而做天子就更没有意义了。因此,与其做天子,还不如像鹪鹩、偃鼠一样,栖居不过一枝,饮水不过满腹,没有任何贪欲,却知足常乐,优游自适。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息止欲望、放弃功名,自得逍遥的道理。(www.xing528.com)

接着,庄子又讲了一个“姑射山神人”的故事。肩吾问连叔说:“我听接舆谈话,不切实际,不着边际。我惊异于他的言论,就像银河一般无边无际,和一般人的言论差距太大,一点也不近人情。”连叔说:“他说了什么呢?”肩吾说:“他说,‘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人,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晶莹,身姿像处女一样柔美婀娜,不吃五谷杂粮,吸清风饮甘露,乘着云气,驾御飞龙,而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精神专一凝聚,使万物不受灾害,五谷丰登。’我认为这是骗人的假话,所以不以为信。”连叔说:“是的。瞎子是无法和他共赏华丽的文采的,聋子是无法和他共赏钟鼓的乐声的。岂止是形骸有聋有瞎吗?心智也有的啊。心智患有聋、瞎的人,就是现在的你啊!那个神人,他的德性,已经视万物而为一,世人熙熙扰扰,他岂肯辛苦疲困地营求世俗之事呢!这种人,外物伤害不了他,洪水滔天淹不死他,干旱到金石熔化、土山烧焦,他也不会感到热。他的尘垢秕糠都可以造就尧舜,他怎么会以俗事为务呢!”通过肩吾与连叔的对话,庄子塑造了一个“姑射山神人”的形象。这个神人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形态冰清玉洁,冷艳无比,柔美轻盈。二、精神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不事人间俗务。三、精神深沉专一,不为物扰,神通广大。四、心灵开放,齐同万物。这样一个卓尔不群的神人形象,实际上是对世俗的沉重、污浊、营求、疲困、搅扰、心灵闭塞的反显和超越。神人不从事于俗务,自然就是“无功”、“无名”,而齐同万物则是消泯物我之别、融己于物,这无疑又是“无己”。因此,“三无”境界都被包含在这个故事之中。

庄子的“三无”境界启示人们要培养“无”的智慧和境界,即在生活中不要总是希冀索取什么,拥有什么,而应学会舍弃,学会放手。如果做到这一点,生活或许像“姑射山神人”一样轻盈、飘逸、逍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