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析《庄子》哲学思想中的卜筮

深析《庄子》哲学思想中的卜筮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卜与筮是中国古代解决嫌疑、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后人把二者合称“卜筮”,实际上它们并不相同。《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亦把卜筮归为“蓍龟”类。《庄子》中也有关于卜筮的内容。首先是《田子方》中“文王佯卜”的故事。成玄英《庄子疏》说,这个故事中的臧丈人实指姜太公吕望。再看《则阳》中孔子与几位史官的一段对话。从狶韦的回答可知,他认为卫灵公的谥号与占卜卫灵公的葬地有关。

深析《庄子》哲学思想中的卜筮

卜与筮是中国古代解决嫌疑、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后人把二者合称“卜筮”,实际上它们并不相同。“卜”是钻灼动物的骨、甲,通过观察它们的裂纹以进行预测。殷周以来,龟壳成为最重要的卜具,并逐渐压倒了其他的骨卜方式,所以“龟卜”成为后人对“卜”的最直观的印象,《礼记·曲礼》中的“龟为卜”即是此意。“筮”是西周之后盛行的一种占问方式,它是对一定数目的蓍草排列组合,并配合《周易》的卦辞、爻辞等进行预测。《易传》中“大衍之数五十”一节所载即为它的具体的操作方法。由于龟与蓍草这两种道具在占卜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易传》说:“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亦把卜筮归为“蓍龟”类。一般而言,卜重“象”,筮重“数”。但在古代的占问中,不少是象数结合、卜筮并用的。

庄子》中也有关于卜筮的内容。

首先是《田子方》中“文王佯卜”的故事。文王巡视臧地时,见到一位丈人在钓鱼。这个男子和一般人钓鱼不同,他虽然持竿垂钓,却无心于钓鱼。文王知道这个人绝非庸才,于是想把他提拔出来委以政事,却又担心大臣父兄不同意。最后打算放弃,又不忍心老百姓失去这么一个贤才。于是在一个早晨,他告诉大夫们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一位贤良之人,黑色的面孔,满脸胡须,骑着一匹杂色而蹄子红色的马,大声对我说:‘把你的政事托付给臧丈人,人民的灾病就可以平复了。’”大夫们惊异地说:“这是君主您的父亲托梦给您啊。”文王说:“那么占卜一下吧。”大夫们说:“君主父王的命令,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又何必占卜呢!”于是文王顺利地把臧丈人接来,把政事委托给了他。臧丈人接受政事之后,对原来的典法制度没有作任何改变,也几乎没有新的法令出台。但当文王三年以后重新巡视此地时,发现士人不结朋党,长官不炫其德,四境之内没有不同的度量之器。士人不结朋党,表明国家的政令顺利执行;长官不炫其德,表明他们齐心合力、同心同德;四境之内没有不同的度量之器,表明诸侯没有人心存不轨。

由于臧丈人政绩突出,于是文王拜臧丈人为大师,并以臣子之礼问道:“这样统一、和谐政治能推广到天下吗?”臧丈人默然不应,漫然不答,当晚就逃走了,从此再也没有音讯。

后来,颜回孔子说:“文王还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吗?他提拔臧丈人何必使用托梦的方式呢?”孔子说:“你别说了!文王做得太完美了,他不过是随顺众人之常情而已,你哪里能理解圣人的深意而妄自讥刺他呢!”

成玄英《庄子疏》说,这个故事中的臧丈人实指姜太公吕望。既然如此,庄子说臧丈人最后逃走了,不见了,自然也是寓言。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拔臧丈人,文王并没有使用强制性的政令,而是顺应人情采取父王托梦的方式提出来。他不仅编造了一个梦,而且佯装让臣子们占卜梦的吉凶,以显示他做梦是真实的,不是杜撰的。但是,他梦中的父王形象是如此的明晰、逼真,父王的命令又直指臧丈人,如此直白的梦境哪里还用得着占卜呢?于是,臧丈人被顺利起用。从中不难看出,文王处理问题颇有技巧。在这个故事中,虽然占卜并未真正施行,但占卜在当时国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再看《则阳》中孔子与几位史官的一段对话。孔子问太史大弢、伯常骞、狶韦说:“卫灵公饮酒作乐,不问国家政事;捕猎禽兽,不参与诸侯会盟,他何以能称之为‘灵公’呢?”大弢说:“‘灵’是无道的谥号,正因为他荒淫无道,所以才称他为‘灵公’。”伯常骞说:“卫灵公有三个妻子,他们在同一个浴盆里洗澡。史鰌奉召而入,他急忙遮住身体,恭敬地接见史鰌。他轻慢起来是那么的随便,见到贤人是那么的肃敬,所以称他为‘灵公’。”狶韦说:“灵公死后,本打算葬在祖先的墓地,占卜却不吉利;葬在沙丘之地,占卜却是吉利的。往地下挖了数仞深,挖到一个石头棺椁,冲洗干净后发现上面有铭文,说:‘不必依赖子孙安葬,灵公可葬于此。’可见灵公的谥号为‘灵’是很久之前的天意,大弢和伯常骞二人怎么会知道这一点呢!”

古代帝王死后皆有谥号,谥号是对其一生功过的褒贬评定。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向三位史官请教卫灵公的谥号问题。在孔子看来,卫灵公不配“灵公”的称号。于是,三位史官分别向孔子讲了自己的观点。从狶韦的回答可知,他认为卫灵公的谥号与占卜卫灵公的葬地有关。亦即,通过占卜,卫灵公埋葬在沙丘之地是吉祥的,而沙丘地下的石椁上早已有“灵公”的铭文,这就是卫灵公谥号为灵公的原因。狶韦的回答表明,占卜墓地位置是古代占卜的一项重要内容。(www.xing528.com)

谈到卜筮,不能不提《外物》篇“神龟之死”的故事。宋元君半夜梦见有一个人披头散发在侧门窥视,说:“我来自宰路之渊,作为清江的使者要出使到河伯那里,有一个叫余且的渔夫捕到了我。”宋元君醒来之后,让人占梦,占梦者说:“这是一只神龟。”宋元君问:“有没有一个叫余且的渔夫?”左右的臣子回答说:“有。”宋元君说:“快宣余且上朝。”第二天,余且来朝见。宋元君问:“你打渔时捕到了什么?”余且回答说:“我用网捕到了一只白龟,这只龟周圆五尺。”宋元君说:“把你的龟献上来。”余且把龟献给了宋元君。宋元君一会儿想杀掉它,一会儿想养活它,拿不定主意,遂让人占卜决定是杀还是不杀。占卜的结果是,“把龟杀掉用于占卜,吉利。”于是,宋元君杀掉了这只龟。果然,杀掉了这只龟后,“七十二钻而无遗策”,即用它占卜了七十二次没有一次不应验的。孔子说:“这只神龟能给宋元君托梦求救,却不能避开余且的渔网;它的智慧能达到占卜七十二次而无不应验,却不能逃避刳肠之害。如此看来,智慧也有困穷的时候,神灵也有不及的地方。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智慧,也比不上万人的智慧。就像鱼只知道畏惧吃鱼的鹈鹕鸟,却不知道畏惧大渔网。因此,只有去掉小聪明才能获得大智慧,只有去掉自以为善才能修成大善。婴儿生来不用师匠专门教便学会说话,这是由于他与会说话的人一起自然相处的缘故。”

孔子的话已经点出了这个故事的寓意,那就是人们只有放弃小聪明,才能涵养大智慧。否则,迟早会像神龟一样虽能算人如神,最终却把自己也算进去了。那么,什么是大智慧呢?在庄子看来就是不算计、不谋划,自然无心,无欲无为。道家关于小智与大智的区分可以追溯到老子。如《道德经》中所说的“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等,其中的“智”都是指小智,是老子所反对的。与之相反,老子所说的“愚”、“昏”、“闷”、“浊”等则是绝弃小智、培养大智、冥符大道的意思。

在这个故事中,宋元君为了决定是否杀龟实施了占卜活动,白龟被杀后又用于占卜,且占卜了“七十二次”之多。除了这些,其中还透露出一些与占卜有关的信息。其一,“七十二钻”中的“钻”其实指占卜时的“钻龟”程序。一般而言,占卜前对龟进行“钻”、“凿”是为了使龟壳在灼烧时易于纵横开裂以观“象”预测。其二,神龟为白色之龟,或许说明白龟在古代是一种灵异之龟。比如,有些典籍中就有关于伏羲于蔡水得白龟的记载。其三,神龟虽神,却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庄子对神龟的讽刺或许暗示了他对卜筮行为的批判。正如《庚桑楚》谈“卫生之经”时,庄子说:“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这无疑反映了庄子对卜筮行为的排斥。

其实,《庄子》佚文中也有关于卜筮的内容。

一处是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大意是孔子生病了,子路为孔子占卜免灾。孔子却对子路说:“你不用占卜了。我平时起居饮食严于律己,恭敬如斋戒、祭祀一般,如果说占卜的话,我占卜很久了。”《论语·述而》有段记载与此处大致相仿。所不同的是,此处是子路为孔子“卜”,而《述而》则是子路为孔子“祷”。不过,“卜”或“祷”都有祈福免灾的意思。那么,孔子为什么不让子路“卜”或“祷”呢?按照朱熹四书集注》的解释,孔子作为圣人是不会有过错的,既然没有过错也就谈不上改过迁善,自然也用不着向天神地祇祈福免灾。换言之,只要德行高尚,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听天由命就可以了,“卜”或“祷”是没有用的。

还有一处是在公孙龙规劝梁君的故事中提到的。某日,梁君外出打猎,恰好看到一群白雁飞落在地上。当他拉开弓射雁时,看到路上有一个走路的人,于是他让这个人马上停下来,以免惊飞了雁群。但是,这个人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惊吓了雁群。梁君大怒,想用箭射死这个人,而陪同梁君打猎的公孙龙马上制止了梁君的行为。梁君气愤地说:“你不帮着我,怎么为此人求情?”公孙龙说:“宋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大旱,于是占卜求雨。占卜的结果是,必须杀人祭天才能下雨。宋景公马上下堂叩头祷告说:‘我之所以求雨,是为了老百姓。现在让我杀死老百姓求雨,还不如让我去死。’话音未落,天就开始下大雨了。这是因为宋景公的德行感动了上天。现在您因为行人惊吓了雁群就想射死他,与豺狼又有什么区别呢?”梁君高兴地说:“太好了!别人打猎都猎得禽兽,我打猎却猎得善言而归。”在这个故事中,公孙龙为了劝说梁君,提到了宋景公卜雨之事,指出重德爱民的重要性,颇具警世意义。

《庄子》佚文中提到占卜的这两处文字,似乎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德”重于“卜”。毋庸讳言,孔子以“德”否定了卜的意义。宋景公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宋景公没有按照占卜的结果去做,按理说应该是不祥的甚至是大凶的。然而,他却以自己的德行感动了上天,获得了吉祥。这说明,上天是福佑有德之人的。反过来说,一个无德之人哪怕他多么虔诚地占卜,都不会有好的下场。《庄子》佚文中出现的“德重卜轻”的思想与今本《庄子》是一致的。如前所言,今本《庄子》中也有排斥占卜的思想倾向。如果要进一步追问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或许与殷周以来人文意识的崛起有关。据《尚书》等文献记载,周人具有非常明显的“明德”、“敬德”意识,甚至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提法。这说明在周人视野中人的地位提高了,神的地位削弱了,而这种意识必然会反映在战国时期的《庄子》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