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哲学思想论纲及其在庄学史中的重要性

《庄子》哲学思想论纲及其在庄学史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亦即,由于郭注思想精湛、义理独特,把玄学理论推到了巅峰,故风行于世而逐渐淘汰、取代了其他版本的《庄子》,其后的庄学史便主要以这个本子为基础而展开。甚至有人更为明确地指出《庄子》中的某些篇章、某些段落是庄子的作品,其他则为后学的作品,等等。一句话,《庄子》全书的内容基本上前后是一贯的,与其把它肢解的四分五裂而使人无所适从,倒不如把其视为庄子的思想进行整体研究。

《庄子》哲学思想论纲及其在庄学史中的重要性

关于《庄子》一书的思想旨归,司马迁在《史记》中概括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这里主要提到两点内容,一是庄子主要推阐老子开创的道家思想,二是他运用寓言等高超的写作技法对儒、墨等派别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庄子》的内容看,这一概括是正确的。

今本《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其中,内篇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等七篇,外篇包括《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等十五篇,杂篇包括《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等十一篇。然而,《庄子》的原貌并非如此,起初也许并无内、外、杂篇的区分。如,依据《史记》、《汉书》、唐人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以及相关文献记载,《庄子》原有《畏累虚》、《亢桑子》[1]、《阏奕》、《意脩》、《危言》、《游凫》、《子胥》、《惠施》、《马捶》等篇,但诸篇皆不见于今本。又如,《史记》说《庄子》全书原有十余万言,而今本远不足此数,不过六七万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今本只有三十三篇。这说明,今本《庄子》是在对古本《庄子》进行多次筛选、删订的基础上编纂整理而成的。经过缜密地考究,学界基本上达成了一个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共识”,即:汉代的淮南刘安刘向刘歆父子以及西晋的司马彪郭象(子玄)等人参与了对《庄子》的编纂、整理及对内、外、杂篇的划分。尤其是郭象,他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删订《庄子》并作《庄子注》,直接促成了今本《庄子》的定型,并大致在唐代以后成为“定本”,从而导致了“古本”和其他注本的遗佚。那么,郭象本为什么会成为“定本”呢?或许正如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言,在《庄子》的众多注本中“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亦即,由于郭注思想精湛、义理独特,把玄学理论推到了巅峰,故风行于世而逐渐淘汰、取代了其他版本的《庄子》,其后的庄学史便主要以这个本子为基础而展开。那么,郭象删去了《庄子》中的哪些内容呢?据《经典释文·序录》和日本镰仓时代高山寺所藏《庄子》古钞本《天下》篇末郭象跋语可知,他删去了其中“或牵之令近”、“或迂之令诞”、“或似《山海经》”、“或似占梦书”、“或出《淮南》”、“或辩形名”等方面的内容。在他看来,这些内容不过是“一曲之士”牵强附会、妄自增窜的,其中并无深旨,如果保留这些巧饰、杂伪的内容只能使人们误入歧途,无法洞晓庄子之深意。

由《庄子》内、外、杂篇的划分,又引出了今本《庄子》三十三篇的作者归属问题。自从苏轼在《庄子祠堂记》中明确指出《让王》、《说剑》、《渔父》、《盗跖》等四篇或“真诋孔子”,或“浅陋不入于道”而不承认其为庄子的作品后,历代有不少学者从思想、文风、名物、史实、用词等方面进行考证三十三篇的真伪,长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内篇是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著;有人则反过来认为内篇是庄子后学所著,外、杂篇为庄子自著。甚至有人更为明确地指出《庄子》中的某些篇章、某些段落是庄子的作品,其他则为后学的作品,等等。这些观点虽然各有其证据而非臆断,且加深了人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但基本上都属于从某一些特定角度的猜测,故不足以夯实而成为定论。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新材料的出土,要想具体确定哪些内容是庄子所作,哪些内容是庄子后学所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样,与《庄子》内、外、杂篇的作者问题相联系,有人认为《庄子》中的某些内容迟为汉代作品,这也是无法成为定论而为人所接受的。尤其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某些学者一方面坚持主张《庄子》中某些内容不是庄子的作品,另一方面却又把这些被他们视为伪托的内容当做庄子的史料大量引用。或许正是由于此类矛盾现象的存在,不少学者选择了截然相反的立场,即反对肢解《庄子》,甚至力图证明《庄子》不是伪书,而是为庄子亲著[2]。我们认为,由于先秦子书大多是后学编纂而成,其中窜入后学的作品是完全可能的,今本《庄子》三十三篇中或许真的有些内容不是庄子自著。但即使真的偶有窜入,其文字一定是字句的、片段的,而不应轻率夸大这个范围,无限制地否定庄子的著作权。一句话,《庄子》全书的内容基本上前后是一贯的,与其把它肢解的四分五裂而使人无所适从,倒不如把其视为庄子的思想进行整体研究。

另需指出的是,《庄子》的许多篇章虽然没有能够完整的流传下来,但古代典籍中却保存了不少《庄子》的佚文。自南宋王应麟以来,不少学者对这些佚文作了搜求,尤其是近人马叙伦、王叔岷诸先生辑录颇多[3]。在阅读今本《庄子》的同时,参考这些佚文,必然有助于深化对《庄子》的理解。

【注释】
(www.xing528.com)

[1]有人疑为今本《庚桑楚》篇。

[2]参《〈庄子〉伪书辨正》,载刘建国:《先秦伪书辨正》,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8~352页。

[3]参马叙伦:《庄子义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王叔岷:《庄学管窥》,中华书局200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