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苦难观:超越快乐,掌握四圣谛

佛教苦难观:超越快乐,掌握四圣谛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佛教徒而言,快乐也是一种必须超越的状态。对苦有一定的理解是掌握佛教四圣谛的关键。参考阅读//No. 9 佛教之无常 P22 No. 10 佛教之涅槃 P24佛教的苦听起来非常可怕,因为苦确实令人不适。而且对佛教徒来说,最糟糕的是苦并没有终结的时候,因为世人皆处于永恒的转世轮回中。

佛教苦难观:超越快乐,掌握四圣谛

着眼于事物的黑暗面

历史上的佛陀乔达摩·悉达多(生于约公元前563年)曾这样概括自己的教义:“我描述的是苦(dukkha)和灭苦之道。”对追随他的信徒而言,没有哪个英语单词可以充分诠释“苦”这一概念的深度、广度和微妙之处。多年来,“苦”已经有众多翻译版本,其中“痛苦”(suffering)这个解释是最为常见的。每个解释都传达了“苦”的不同方面,而佛教本身更注重不断拓宽和加深人们对“苦”的理解。

在《佛教概论:教义、历史与实践》(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s,History and Practices)一书中,英文译者彼得·哈维(Peter Harvey)是这样表达苦的概念的:“出生为苦,衰老为苦,疾病为苦,死亡为苦;懊悔、悲恸、痛苦、饮恨和绝望都是苦;与厌恶相伴是苦,与喜爱分离是苦,求而不得是苦……”这样的例举即使再多,也无法触及佛教哲学对超越的渴望——超越苦,从而六根清净。

“苦”来源于巴利语,它是梵文的变形,是古印度中世纪印度使用的语言。苦的含义有很多种——甚至出人意料的是,它还意味着“快乐”。因为快乐总是暂时的,会逐渐转变为不快乐。对佛教徒而言,快乐也是一种必须超越的状态。

佛教徒建议问询者简单直白地理解苦,希望他们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悟出苦的真谛。对苦有一定的理解是掌握佛教四圣谛的关键。四圣谛的含义也同样晦涩,但通常被解读为四个部分:苦谛(痛苦的真相)、集谛(苦难起源的真相)、灭谛(停止痛苦的真相)、道谛(通往停止痛苦之路的真相)。(www.xing528.com)

佛教艺术随着印度教艺术、耆那教艺术的发展而繁荣和发展,佛教寺庙里通常会有引人注目的雕像,例如这座佛塔浮雕(下图),展现的是佛陀的概念。

参考阅读//

No. 9 佛教之无常 P22 No. 10 佛教之涅槃 P24

佛教的苦(或“痛苦”)听起来非常可怕,因为苦确实令人不适。而且对佛教徒来说,最糟糕的是苦并没有终结的时候,因为世人皆处于永恒的转世轮回中。这就是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