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汉族南灯北歌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汉族南灯北歌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历史发展长河中,许多史书上记载的民间舞舞种,随着历史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已找不到踪迹。今天,我们依据汉族民间舞特点划为“南灯北歌”,美不胜收。这些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恰似一汪清源洁流,累世不竭地涓汩着风格迥异、五彩缤纷的中国民族文化。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汉族南灯北歌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历史发展长河中,许多史书上记载的民间舞舞种,随着历史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已找不到踪迹。幸运的是,无论年代多么久远,总会有一些历史上留下的印迹被我们发现。汉族是生活在我国广博的大地上的一员,祖祖辈辈勤劳坚强,编织了多彩的舞蹈文化。今天,我们依据汉族民间舞特点划为“南灯北歌”,美不胜收。舞蹈中充满了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无限热爱,舞蹈包含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依赖和生活带来的无尽愉快和满足。

1.民俗民风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习俗。风俗习惯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自然条件,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之下,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世代相传,成为约束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它的产生受社会不同阶段生产力及物质文化水平的制约,有其表层和深层的结构,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嫁、丧葬、信仰、社会组织及文化艺术等方面自然地表露出来。这些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恰似一汪清源洁流,累世不竭地涓汩着风格迥异、五彩缤纷的中国民族文化。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比如传统节日有:新年春节元宵节等。娱乐活动有:高跷、旱船、大秧歌花鼓灯、江西采茶、云南花灯、陕北腰鼓和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等,以及落子、二人转二人台、花鼓戏中的舞蹈。传统形式:走街串乡提供舞台流动方式(街筒子、跑大场);跑场搭台包含群舞调度风格(扭、唱、搭象);人物、小场、小戏(表演风格与即兴变化)。

2.历史遗存和近代新作(www.xing528.com)

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脉络是接续的,大多数民族民间舞在当今生活中都能找到它最初的文化原型。历史遗存的包括:江西、安徽、陕北、福建的傩舞、傩仪,贵州的地戏(傩戏),东北的单鼓(跳大神)等巫舞,有待进一步挖掘。另外,近代新作的红绸舞、花伞舞、个别地方的花鼓舞及花扇舞等,还有《游春》《春天》《扇忸》《看秧歌》《放风筝》等,来自田野回归田野,影响着课堂,丰富着教材。

3.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是相对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倾向或环节,继承是接受原有的定式,创新是对原有的进行改革,更新二者又是统一不可分离的,且可相互转化。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发展,没有继承,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没有创新发展,也更谈不上继承。民间舞蹈教材的继承与创新应注意:突出审美情趣,结合舞蹈创作体验生活,考查人文历史、自然风貌;捕捉即兴空间,熟悉传统套路,跟随艺人现场表演,体验即兴特点;保持田园风格,从田园到舞台,从田园到课堂,回归田园的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