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间舞蹈研究:教学与表演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研究:教学与表演特点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民族地域性,是指中国各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方法应该体现独特的民族地域艺术风格,使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一个地区不同于另一个地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这种民族地域性特点自然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第一基本点。以情动人,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最本质的特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来自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生活,集中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性格、气质和审美观。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充满了情感性特点。

中国民间舞蹈研究:教学与表演特点

(1)民族地域性。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因此,民间舞的教学方法应该周全地考虑到这一原则。所谓民族地域性,是指中国各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方法应该体现独特的民族地域艺术风格,使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一个地区不同于另一个地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地域性特点,直接影响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的教学规律与教学特点。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教材是提取民族民间舞蹈的典型动作,并以其为元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构”一种带有典范意义的舞蹈形式,这种典范意义的中国民族民间舞体系是符合文化轨迹、体现文化走向的再造。

民族地域性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教材“重构”中重要的基本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这种民族地域性特点自然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第一基本点。

(2)动作情感性。舞蹈以高度虚拟化和程式化的动作表达情感,舞蹈情感不是直露的、写实性的,而是含蓄的、写意性的。具有某种朦胧、宽泛的色彩,这使舞蹈艺术境界具有某种空灵感与不确定性,有利于人们在观赏舞蹈时拓展想象的空间,获得较大的审美愉悦。

舞蹈是人的心理特质最初、最原始、最真切的核心,它既是一个民族群体的胶合剂,也是民间舞蹈的自身原始意义。

以情动人,是中国民族民间舞最本质的特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来自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生活,集中反映了各民族不同的性格、气质和审美观。无论是逢年过节人们表达丰收喜庆的歌舞,还是古代人民对神祇先祖虔诚的祭祀;无论表达人们对英雄缅怀纪念的歌舞,还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歌舞……都是当地人民各种情感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充满了情感性特点。(www.xing528.com)

(3)文化民间性。民间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产生和流传于民间,风格鲜明,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它反映人们的劳动、斗争、交际和爱情生活。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间舞蹈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显现出风格特色的明显差异。民间舞蹈从内容到形式无不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它是群众集体创作的成果,又在群众中直接传承和传播。民间舞蹈的舞蹈程序、场面调度、队形图案、表演场地以及服饰道具化装、伴奏音乐等都体现着其民族的历史、宗教、伦理社会乃至语言等文化因素。

中国民族民间舞植根于这种民间舞蹈文化母体,它是课堂传承舞蹈形式的根源和血脉所在。“最民俗、最质朴、最真实的才是最动人的”——这就决定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必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统一的文化语境、共同的民族地域审美中进行,而这体现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就是我们所说的“民间性”。

(4)形式多样性。民间舞蹈独立存在于自己原有的范围内,沿着自己的途径世代相传。中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各民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本民族文化,更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舞蹈。目前,收录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材的有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五大民族,其他各地院校也都根据当地情况组织自己的教材。因此,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多样性特点就集中体现在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上。

(5)教学复杂性。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由浅入深的课程教授体系,如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在本科一年级教学中上学期男女班开设东北秧歌、藏族舞教材,下学期女班开设胶州秧歌、蒙古族舞蹈教材,男班开设鼓子秧歌、蒙古族舞蹈教材;二年级上学期男女班共同开设安徽花鼓灯、维吾尔族舞蹈教材,下半学期女班开设海洋秧歌、朝鲜族舞蹈,男班开设朝鲜族或傣族舞蹈,等等。从学科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各舞种之间前后顺序的开设,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明显的层级之分。同时各舞种教材内部,也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动作元素过渡到动作短句、综合性组合、表演性组合、技巧性组合、传统组合、民间原生组合等难度逐渐升级的教材教授层面,这种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充分说明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复杂性。

(6)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在艺术门类里,舞蹈不仅具有美的形式,而且传达情感最直接、最真切、最生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跨越数千年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中不断孕育着时代精神。作为传统舞蹈形式,自然会有不适应新时代的部分,但是,由于民间舞蹈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当本民族群众在思想观念上、文化素养上得到更新和提高时,舞者就会很自然地把新的认识和时代精神汇入传统舞蹈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适应时代精神的部分会逐渐消失,而富有生机的文化因素和新的审美情趣,则不断发挥作用,从而增加民间舞蹈的时代感,使它更富有生命力。现今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必然随着“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的变迁而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