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的物质文化价值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的物质文化价值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生和变异两种形态的演变,是指民间舞蹈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等符号的变化。出土文物和壁画、陶器上的民间舞蹈纹饰成为早期人类活动的一个佐证。事实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舞蹈文化,更在沧海桑田的江山更迭中坚守住了中华舞蹈之魂魄。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的史前社会,民间舞蹈的传承是通过人体完成的。作为舞蹈文化物化的舞蹈理论专著,是舞蹈物质文化层面的文本。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的物质文化价值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有意识,动物只能靠种族本能消极地适应环境,而人却可以主动地、有意识地对环境加以影响和改造,留下人类活动的印记。物质文化是人对环境能动影响的一种物化记载,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形式,它包含着人对环境的改造与创造。民间舞蹈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深入,不断地将这种认识物化到物质制品中。物化的舞蹈文化是舞蹈文化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是民间舞蹈文化容易传承的部分,包括民间舞蹈形态、舞蹈道具、舞蹈出土文物、舞蹈壁画、舞蹈理论著作等。

(1)舞蹈形态。形态,是由“形”和“态”两个字组成,“形”是空间尺度概念,“态”指发生着什么,不同元素的排列组合或者编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形态。从民间舞蹈的产生、发展、变迁的过程来分析民间舞蹈的形态,可分解为“原生形态”和“变异形态”两种形式。形态的变异包括舞蹈结构、表演环境、表演形式和程式,表现为原生形态舞蹈的基本节奏、步伐、动律、体态元素的选择和新形态的重新整合,属于物质层面的变异,但不是简单的更替,而是累积和融合,属于表层结构的变化。原生和变异两种形态的演变,是指民间舞蹈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等符号的变化。

(2)舞蹈出土文物、壁画及其民族服饰。民间舞蹈形成时间比较早,产生于各民族早期的生产、生活,是人类生产、生活最原始的记录与反映。在语言、文字未产生时,人们借助身体语言进行各种狩猎、采集、沟通活动,并以简单、粗线条的简笔画形式记录在壁画或文物上,表现的是一种动作思维。出土文物和壁画、陶器上的民间舞蹈纹饰成为早期人类活动的一个佐证。(www.xing528.com)

(3)舞蹈理论著作。进入21世纪后,中华民族的舞蹈复兴运动恰似春潮带雨,继往开来,对于舞蹈理论的重视也自然提上了日程。事实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舞蹈文化,更在沧海桑田的江山更迭中坚守住了中华舞蹈之魂魄。虽然古人对于舞蹈的许多真知灼见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但这些文字是舞蹈发展的中流砥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的价值不在于墨守成规,而在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舞蹈历史悠久,舞蹈理论更是博大精深。从有了舞蹈开始,中国学者和舞人,或从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或从舞蹈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写下了自己对于这门艺术的独到感悟和时代对于舞蹈的审美要求。这些文字或成完整论著,或成断简残篇,虽然限于古代科技水平,无法和诗歌文学戏剧书法、绘画等领域留下的论著相比。但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财富。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的史前社会,民间舞蹈的传承是通过人体完成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成为记录人类文化的主要手段。文字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在文艺史上,从《乐府诗集》到《乐论》,从《宋书乐志》到朱载堉的《六代小舞谱》,这些古籍中记录了古代舞蹈的形态和舞蹈场面,是研究古代舞蹈的依据。作为舞蹈文化物化的舞蹈理论专著,是舞蹈物质文化层面的文本。

(4)舞蹈道具。不知从何时起,道具就和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东北到云南,从山东到广东,无论是秧歌花鼓,还是龙灯狮舞,东西南北中的所有舞蹈都是用道具来延伸舞蹈者的肢体:道具舞,舞道具。在中国舞蹈中,道具的地位不可替代,如汉族民间舞蹈龙舞狮子舞、灯舞、旱船舞、竹马舞等,这些道具都是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创造,舞蹈道具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是文化的活化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