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中的地域特征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中的地域特征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民族聚居决定了西南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丰富和特殊。他们的木鼓、铜鼓舞蹈,充满生命的活力,体现战胜自然的民心。中南的少数民族有苗族、瑶族、畲族、布依族等,该地区少数民族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舞蹈文化表现出山地文化特征。纵观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舞蹈文化特点,不难看出各民族因环境影响,生活、生产方式截然不同,民间舞蹈的形态和特征也呈现明显差异,表现出舞蹈文化的多样性。

《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研究》中的地域特征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并形成一定的地理特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其地理特征更具多样性的形态,而民族文化又往往是某一地域的居民在适应并征服其生存环境时的产物。由于少数民族分布广,地理环境和气候有显著差异,各民族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习俗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不一、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是多样的民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生成和生存的基本条件,每一个民族都在自己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舞蹈文化。

(1)草原地域文化与民间舞蹈。广袤无垠的草原造就了万里驰骋、攻无不克的马背民族,同时也形成了马背民族热情诚恳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被称为“穹庐”或“毡帐”。北方民族的服饰为了适应高原、草地、沙漠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服饰风格特点。女子平时多用红绿色绸子缠头,男子戴尖顶大皮帽,穿长袍。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该地区民族主要以畜牧、狩猎、农业为传统生产方式,马背民族的民间舞蹈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生产方式下孕育的。这种舞蹈文化往往表达对骏马和雄鹰的讴歌,寄托人们对大自然的钟爱之情。在草原上,牧民多生活在马背上,舞蹈形态因此表现为上身,尤其是肩部的服饰以松弛为美的标准。蒙古族舞蹈中的马步、驼步、抖肩与碎肩的舞姿伴随游牧民族铿锵的节奏旋律,是草原生活真实的写照。

(2)西北地区的民族风情与民间舞蹈。西北天山边陲、青藏蒙新高原,这些民族以沉淀千年的传说和亘古不变的激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盛大的庆典,诉说着西部人民在艰难环境中战胜自然的历史。高山、大川、荒漠等自然意象构成了西部民间文化相对独立的文化意涵。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西北民间文化披上了幻想、神秘的面纱,并在舞蹈中反映出乐天知命的欢快和喜庆的美好愿望。西部舞蹈在手鼓散板节奏伴奏下,动律滑冲微颤,舞步忽而旋转,忽而跳跃,具有鲜明的西域特征。

(3)西南地区的文化风情与民间舞蹈。西南地区河山秀美,地域辽阔,气候特征明显,民族风情浓郁,有“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之说。这片神奇的土地远离城市喧嚣,生活着安于静谧的各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普米族白族纳西族羌族怒族和门巴族生活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区和坝区,主要从事旱地农业。而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景颇族主要从事水稻、旱谷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多民族聚居决定了西南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丰富和特殊。当地民族以“鼓”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鼓是民俗风格的代表性载体,鼓文化凸显,以鼓为号令、以鼓为语言、以鼓传递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以鼓抒发生活的感情。他们的木鼓、铜鼓舞蹈,充满生命的活力,体现战胜自然的民心。(www.xing528.com)

(4)中南与东南的地理特征与民间舞蹈。中南和东南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湖众多,气候则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兼具海洋性。中南和东南部地区是汉族的集中分布区,也是以长江中下游氏族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文化中心。南方舞蹈的共同特征是以优雅的舞韵、清秀的舞姿、轻巧的舞步,表现南方“鱼米之乡”的美丽和人民生活的美好。中南的少数民族有苗族瑶族畲族布依族等,该地区少数民族从事农业、林业渔业,舞蹈文化表现出山地文化特征。

纵观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舞蹈文化特点,不难看出各民族因环境影响,生活、生产方式截然不同,民间舞蹈的形态和特征也呈现明显差异,表现出舞蹈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在节日聚会、宗教祭祀活动、纪念活动、男女择偶、交流物资等活动中,以载歌载舞的方式纵情欢娱,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形成了多元多样的民间舞蹈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