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渠南渠与溶江交汇地带的秦城遗址

灵渠南渠与溶江交汇地带的秦城遗址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兴安县城西南25千米的溶江镇境内的灵渠南渠与溶江交汇地带,面积约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有4处秦城遗址。城内正中尚有一方形台地,高出地面1米,系城内重要建筑遗址,此城俗称王城,亦称马栏。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代光化三年,楚王马殷派部将秦彦晖、李琼进军桂州(广西),首先攻克秦城,活捉桂林静海帅刘士政的部将王建武,然后一举攻下桂州。2006年6月,秦城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渠南渠与溶江交汇地带的秦城遗址

位于兴安县城西南25千米的溶江镇境内的灵渠南渠与溶江交汇地带,面积约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共有4处秦城遗址(图9-43)。第一处在灵渠南渠马家渡南岸至大营村之间,人称“城墙埂子”。有长500米、厚5~6米的残垣及1500米城壕。第二处在七里圩南端约250米处,又称“王城”。有方形土城,东、西宽252米,南、北长176米,总面积为44352平方米。四周城墙完整,分内城外城。内城与外城中间隔宽10米多的城壕;内城残高4米多,厚约8米;外城埂高厚约1米。城内正中尚有一方形台地,高出地面1米,系城内重要建筑遗址,此城俗称王城,亦称马栏。199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古工作队与兴安县博物馆联合进行挖掘,出土绳纹板瓦、筒瓦、瓦罐、盆、陶瓷、铁器、铜器、矛、镞等文物100多件,还有屋基,屋内有防潮八宝砖等。专家们推测,此处可能是战国末期至西汉时期军政合一的城堡,与灵渠的创建年代相一致。后来亦有专家根据1974年在石马坪东汉墓中出土的汉代陶制仓房和畜圈模型、2001年城外七里圩出土的一罐汉五铢钱,联系兴安的始安水、始安峤及石马坪两汉古墓群,推测此处王城极有可能为汉代始安县城。第三处在通济村与太和堡村之间,人称“埂子”“汉城”。现存东面、南面和北面3道城墙,东面墙长830米,南面墙长880米,城墙残高2~4米,厚约10米。此城周围墙长3500米,规模宏大,且有内城外城,两城之间有壕。第四处在溶江镇水街,处于灵渠南渠汇入漓江之处,现存城墙1道,墙长130米,墙高2~3米,墙厚6米,城壕依稀可辨。

图9-43 秦城遗址(www.xing528.com)

据传秦城是秦始皇戍五岭时所筑,故而得名。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也证明属实。[3]这里地势平坦,群山环抱,三江汇流,形成水陆交通枢纽,是屯兵的首选之地。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形势之险,襟喉之会,水草之美,风气之佳,真宿兵之地。据此要地,以临南方,水已出渠,自是可以方舟而下;陆苟出关,自是可以成列而驰。进有建瓴之利势,退有重险之可蟠……”自秦代至唐末,秦城一直是军事要地。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代光化三年(900年),楚王马殷派部将秦彦晖、李琼进军桂州(广西),首先攻克秦城,活捉桂林静海帅刘士政的部将王建武,然后一举攻下桂州。南宋张孝祥和刘克庄等诗人曾经留下寻秦吊古的诗篇。张孝祥的《秦城》诗云:“堑山湮谷北防胡,南筑坚城更远图。桂海冰天尘不动,岂知陇上两耕夫。”[4]

宋代以后,军事要塞北移至严关,秦城渐被废弃。乾道九年(1173年),诗人范成大来桂林时记载其“遗址尚存,石瓮无恙”;嘉定十四年(1221年)诗人刘克庄到此时,秦城已经是“缺甓残砖无处寻”。现仅存废墟。2006年6月,秦城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