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境内由于地形独特,东南部横卧着海洋山,西北部则耸立着越城岭,境内水系也形成南、北两支。东南部海洋山水由东南往北流,为湘江水系;西北部越城岭水由西北往南流,为漓江水系。在这两大水系的中部,即兴安县城附近,湘江与漓江的一条小支流始安水之间距离仅1600米,因而民谚有“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之说。
兴安县境内北向流的河流有湘江及其支流漠川河,南向流的有大溶江及其支流黄柏江、川江。灵渠连接了湘江和漓江两大干流及其大部分支流(图1-3)。湘江水系在县境内河流总长334.3千米,流域面积1117.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47.6%;漓江水系在县境内河流总长483.4千米,流域面积1230.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52.4%。其中,灵渠流域面积约300平方千米,约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12.8%。
图1-3 湘江、漓江与灵渠位置示意图
1.湘江源流
湘江发源于何处?自《汉书·地理志》记载“零陵阳海山,湘水所出”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所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即阳朔山也……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以后,这种关于湘江发源于广西境内海洋山、湘江与漓江同源的说法已成为普遍的共识。2000年,中国科学院刘少创博士以“河源惟远、水量惟大”为依据提出湘江主源头在兴安县的白石河上。2005年,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组织水文、地理专家对3条支流考察发现,东源白石河最长,水流量占到3条支流总水流量的三分之二。据此,白石河被有关专家确定为湘江源头,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与潇湘晨报社于2005年4月在白石乡近峰岭下的河谷中立起“湘江源”石碑加以确认。湖南籍著名画家黄永玉亲笔题写“湘江源”三个大字。至此,湘江源头就有了最古的南源、最长的东源两说。
兴安县白石乡与漠川乡交界处的海洋山近峰岭,海拔899米,发源的白石河自南向西流经石柱、岩门前,有三友河自东流入,经鳌头、大路口,穿大龙岩(长800米),又穿小龙岩(长1000米),于下牛坪岭屯以南500米处出岩洞后恢复明流。深江自左侧汇入后,进入上桂峡水库,出水库经上桂峡至石枧背,以上河段称白石河(旧称上桂河或东河)。白石河继续西流,有海洋河自南汇入。分水塘以上,白石河长69千米,均较海洋河(长57.7千米)、西波江(长55.5千米)均要长,故按照“河源惟远”的原则,上桂河应为湘江主源。因为历史上以海洋河为湘江主源,所以海洋河汇入上桂河后仍称海洋河。海洋河折向北流,经高尚镇至堡里村,西波江自西注入,续向北流,至分水塘(渼潭),遇灵渠的大天平、小天平后,以下河段传统称湘江。部分河水引进灵渠南渠流往漓江;部分河水引进灵渠北渠蜿蜒3250米之后注入湘江;多余的水量从大天平、小天平溢流泄入湘江故道。湘江之水续向北流,经兴安镇东缘折往东北,经塘市至渠口有漠川河自东汇入;继续向东北流至界首镇,西北有古留河汇入,至此出兴安县境入全州县。(图1-4)
图1-4 湘江源头水系分布图(图中数据为海拔值,单位:米)
2.漓江源流
漓(原为“离”)江,在古代仅指海洋河自分水塘分水后,由南陡至大溶江的灵渠南渠。《水经注》的“漓水”条注文为:“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原也。……漓水又南与沩水合。”这句话说的是漓水是由湘水分离而来,南流到溶江又与沩水(今大溶江)相汇合。灵渠南渠称作漓江,它由分水塘分湘水一派而到溶江与沩水相汇合。
对于漓江的发源地,古来争议颇多,有“湘漓同源”和“湘漓异源”之争。历史上对漓江的发源地有三种说法。其一,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漓水亦出阳海山”“湘漓同源,分为二水:南为漓水,北则湘川”;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称“湘漓二水,皆出灵川之海阳,行百里,分南北下:北下曰湘……;南下曰漓,……”。其二,清代乾隆五年至八年(1740~1743年)任兴安知县的黄海则说:“漓水发源于县南之双女井。”其三,今人唐兆民在《灵渠文献粹编》中说:“……离水(漓水),实际上就是源出今兴安县西的严冈,上游称源江、中段称石龙江、下游称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条溪河,也就是历史上著称的澪水(零水)。”争议源于持不同观点的两方对漓江、漓水的概念认识不一,主张“湘漓同源”之说者把灵渠作为离开湘江的一支,故称之为漓水或漓江;而主张“湘漓异源”之说者则将古之“沩水”或灵渠的支流清水河作为漓江的上游。因此,古人所称的“漓水”“漓江”专指灵渠,而今人所称漓江专指大溶江在与灵渠汇合后经灵川县过桂林市在平乐县平乐镇与恭城河汇合的这一段河流。在此认知的基础上,经当代水利专家科学考察论证认为,漓江发源于华江乡境内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东北部的老山界南麓。上游称乌龟江,塘坊边以下称集义河,至千家寺称六峒河,司门前以下称大溶江,至溶江镇老街有灵渠来汇,始称漓江。至大埠头有月光洞河和小溶江分别自左、右两侧汇入,再向西南流800多米处有湘桂铁路大桥跨越,折向西南流1600米入灵川县境。(图1-5)
图1-5 漓江源头水系分布图(图中数据为海拔值,单位:米)
3.灵渠源流
灵渠于兴安县城东南郊的分水塘,分湘水一脉,由南陡进入南渠,绕过县城,于大湾陡穿越越城岭进入始安水,借扩宽浚深后的始安水河道,汇入灵河,再借用灵河河道,往西南流入大溶江,从而沟通漓江(图1-6)。(www.xing528.com)
图1-6 灵渠水系示意图
灵渠南渠全长33.15千米,在正常情况下,南陡的进水流量为3.5~6.0米3/秒。
灵河 又名零河、澪河,发源于海洋山脉西北缘、兴安镇源江村长邱坪西南面高程为826米的郁金山(山南部为湘江另一支流西波江)。源流始称源江,由东流转向东北至西江口,西岭水由东汇入后,由于江中有一石梁长200米,水从石梁下过,梁脊石纹宛若龙鳞,因此命名石龙江;向北至大村子折向西流,至五百塘,灵水自南注入后,称清水河;至黄龙坪复向北流,于灵山庙与灵渠汇合,称灵河。折向西流,自六口岩至江西坪,纳梅村水、建里水、太平寨水后继续西流,自小江背至画眉塘,纳马尿河、古龙洞水、塘堡水继续向西流,经黄浦、五架车于溶江老水街注入大溶江。灵河全长44千米,平均河宽30米,流域面积263.25平方千米。
灵渠南渠的主要支流除由南陡引入海洋河水外,还有西岭河、灵水、梅村水、建里水、太平寨水、马尿河、古龙洞水、塘堡水、沙江等。
西岭河 发源于海洋山西北支北缘兴安镇源江村境内的百岭头老殿脚,至西江口引入石龙江。发源地高程为858米,河长6500米,流域面积14.1平方千米。
灵水 发源于海洋山脉西北支北缘东山北麓,位于兴安镇粉洞村境内。有东、西二源,东源发源于把风坳,西源发源于头源岭。西源自源地东北流,经新屋场、大村子,至李家塘入石灰岩溶洞,由乳洞岩口流出,与东源汇合。流经茅坪、董田,至高村纳大园水,穿过山岩口屯长200米的岩洞,至山脚注入清水河。系山区小河,河长6500米,流域面积20.9平方千米。
梅村水 发源于越城岭东支南缘,位于兴安镇冠山村孔明寨。往西南流,经大园、蒋家、李家田,于六口岩注入灵河。河长8000米,流域面积14.6平方千米。
建里水 发源于越城岭东支南缘的清水村的猫仔头以东山岭。往南流,经建里至严关镇尧上村纳东田水,于马头山入灵河。河长7500米,流域面积17.3平方千米。
太平寨水 发源于越城岭东南支南缘清水村的枫木界。往南流经黄泥堰、寨背、大拱桥,至江西坪入灵河。河长7500米,流域面积为10.7平方千米,中游已建成太平寨水库。
马尿河 发源于海洋山西北支北缘的银矿山。往北流,经殿堂于神仙田纳摩天岭水,经五甲、阳家至留田纳上庄水后注入灵河。河床上游宽20米、下游宽40米,河长21.5千米,流域面积32平方千米。
古龙洞水 发源于海洋山西北支北缘的银矿山。往北流经古龙洞,在洞门前于岭西纳南山水后汇入灵河。河长5000米,流域面积17.7平方千米,上游已建成古龙洞水库。
塘堡水 发源于越城岭东支南缘灵牌山的尖山脑。往南流,经塘堡、小枧江、土寨、梁木塘,至画眉塘注入灵河。沿途有杏花岭、耀甲田、大族堂三水注入。河长6000米,流域面积13.2平方千米。
沙江 发源于海洋山脉西北支的东山。往西北流,经背头元、望月山、文家至溶江镇注入灵河下游。河床为砂卵石,自背头元以下河水多渗入河床下,故又名干河。河长10千米,流域面积24.1平方千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