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学刊》:《闕里文獻考》建重門考察结果

《孔子学刊》:《闕里文獻考》建重門考察结果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見圖1)《闕里文獻考》中的記載與碑文所記基本一致,文中“建重門”即指宣聖林神門。《闕里文獻考》中所載“建重門”應另有其意。《闕里文獻考》“建重門”的本義,應是從神門數量的角度來説的,指所建宣聖林神門爲孔林的第二個神門,而非建造兩個神門。《闕里文獻考》成書於乾隆二十六年,此時“宣聖林”門已是“至聖林”門了。《闕里文獻考》“建重門”的本義指宣聖林神門建造後形成了孔林雙神門,而不是建造“雙門”。

《孔子学刊》:《闕里文獻考》建重門考察结果

依《孔子文化大典》所闡釋,查檢孔繼汾《闕里文獻考》記載:

文宗至順二年,五十四代孫曲阜尹思凱,以樵牧難禁,始作周垣,建重門。[13]

孔繼汾的《闕里文獻考》,成書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專考闕里(曲阜)及孔子故實,專辨舊志、新志之失,采擇豐富,去蕪取精,除經史子部文獻,還兼及作者所聞見之口碑資料,也利用了孔氏譜牒資料,爲研究孔子及儒學史的重要參考資料。[14]

關於元至順二年(1331)孔思凱“作周垣,建重門”一事,《宣聖林神門記碑》有明確記載:

至順二年春,五十四代孫曲阜縣尹孔君思凱,慮竊有樵牧者,乃垣而周之,前臨通衢,崇建一門,甚爲雄麗,榜曰“宣聖林”。[15]

《宣聖林神門記碑》,元至順三年(1332)立,现存於孔林大林門西次間内,孔尚任《闕里志·陵墓志》、《曲阜碑碣考》卷三丙部、《寰宇訪碑録》卷一二有記,駱承烈《石頭上的儒家文獻》輯録該碑。碑文主要介紹元至順二年(1331)宣聖林神門建造的緣由、時間、目的、意義和歌頌建造者的功績等。此碑立於宣聖林神門建造的次年,爲最原始的史料。(見圖1)

《闕里文獻考》中的記載與碑文所記基本一致,文中“建重門”即指宣聖林神門。既然碑文明確記有“崇建一門”,那麽把重門理解爲雙門即今日之大林門和二林門顯然是不當的。《闕里文獻考》中所載“建重門”應另有其意。

考察孔林建築歷史不難發现,其實早在漢代時孔林就已建有神門。神門,指帝王陵墓祭殿的宫門。《闕里文獻考》載:

至東漢桓帝永壽三年,魯相韓敕修孔子墓。墓前造神門一間,東南造齋廳三間,易舊祠壇以石。[16]

東漢永壽三年(157),韓敕在孔子墓前建造神門一間。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所載“孔林圖”明確標識金時孔林神門在今享殿處,墓門前有石人一對,石獸两對,石柱一對。(見圖2)元至順二年宣聖林神門建造後,使得孔林内實際存有兩處神門,也就形成了雙神門。是否可以推測,《闕里文獻考》“建重門”的本義就是如此呢?

图1 《宣聖林神門記碑》拓片

图2 《孔氏祖庭廣記》孔林图(www.xing528.com)

孔弘幹續修《闕里志》輯録《聖祖林廟落成紀功碑》中記述:

先是版築孔林圍墻千百餘堵,手植神道檜柏百餘株。今又重修帝王駐蹕之亭,創造聖祖享祀之殿。以神門隘陋也,架以觀樓而重其門於内外。以石橋卑小也,琢以欄杆而復兩其翼於左右。[17]

《聖祖林廟落成紀功碑》立於明弘治七年(1494),孔、顔、孟三氏子孫教授司教授王拱撰寫。碑文記述了孔子六十一代孫代襲衍聖公孔弘泰重修林廟的情况,此碑现存位置不詳。孔尚任《闕里志》也輯録該碑,碑文記述:

先是版築孔林圍墻千百餘堵,手植神道檜柏百餘株。今又重修帝王駐蹕之亭,創造聖祖享祀之殿。以神門隘陋也,架以觀樓而復重其門於内外。以石橋卑小也,琢以欄杆而復兩其翼於左右。[18]

孔尚任“架以觀樓而復重其門於内外”較孔弘幹“架以觀樓而重其門於内外”多了一個“復”字。“重其門”是指在神門上架建觀樓,形成了重門之制;“復重其門”是指在神門上架建觀樓後再次形成重門。至於原碑文是“重其門”還是“復重其門”,目前無從查證。但是,“復重其門”爲我們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信息,亦爲元至順二年宣聖林神門的建造使孔林形成雙神門成爲可能,也不排除孔繼汾撰《闕里文獻考》作“建重門”時受到了孔尚任《闕里志》“復重其門”的影響。《闕里文獻考》“建重門”的本義,應是從神門數量的角度來説的,指所建宣聖林神門爲孔林的第二個神門,而非建造兩個神門。

關於明弘治七年孔林是次修建,《闕里文獻考》記載:“孝宗弘治七年,六十一代代襲衍聖公宏泰重修駐蹕亭及享殿、林墻、門樓,建洙水左右二橋,植檜柏數百株。”[19]文中對弘治七年孔弘泰重修駐蹕亭及享殿、林墻、門樓等記述較爲簡略,對始建享殿此等大事也一并帶過,記爲重修之列。

图3 《孔聖全書》孔林图

东汉永壽三年(157)建造神門後,爲保護先聖子孫墓,神門兩端接有矮墻(又稱壖垣),將孔子墓及子孫墓圍了起來。明弘治七年(1494),孔弘泰之所以在漢代神門位置處建造享殿(見圖3),是因爲漢代神門早在明永樂年間就已失去了神門的功能。明永樂二十年(1422),孔子五十九代孫衍聖公孔彦縉在孔林思堂西新建墓門三間。[20]墓門又稱墓道之門,兩側設八字墻,基本具備了神門的功能。墓門新建後,翁仲、甪端等石儀并没有隨之移至墓門外,形成了现在洙水橋北先墓門、次石儀、次享殿、次壖垣的格局。

孔林建築神門具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標志性功能,凸顯陵墓的神聖。所謂:“聖人之林,靈寢於斯。”“入是門者,可不肅而畏悏而傷,動霜露之感者乎?”“是門之岧不及林喬,而名與天高,入是門者,曷不肅雍而盡敬恭哉。”[21]二是實用性功能,禁樵牧以保護陵墓,免受破壞。所以,宣聖林神門并非一般意義上的林門,其標志性功能不容忽視。

孔尚任《闕里志·陵墓志》亦載:“又北爲至聖林坊并林門三間,内爲神道,兩旁築高墉。又北有洞門,石鎸‘宣聖林’,乃舊林門也。上建觀樓,弘敞壯麗,額曰‘功參造化’。”[22]文中稱宣聖林門爲“舊林門”,説明當時有了新林門而改稱。這與《聖祖林廟落成紀功碑》《幸魯盛典》《出山异數記》的記載相吻合,進一步證實了元至順二年所建宣聖林神門就是现在所稱的二林門。现門額嵌刻“至聖林”,係雍正十年(1732)奉敕重修孔林時所改。《闕里文獻考》成書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此時“宣聖林”門已是“至聖林”門了。

綜上所述,元至順二年(1331)所建宣聖林神門,相對於东漢永壽三年(157)所建神門而言,是孔林的第二個神門,《聖祖林廟落成紀功碑》爲之提供了有力佐證。《闕里文獻考》“建重門”的本義指宣聖林神門建造後形成了孔林雙神門,而不是建造“雙門”(大林門和至聖林門)。“建重門”與“建一門”表述不同但實質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