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Revit基于BIM的结构专业应用

Revit基于BIM的结构专业应用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结构专业来说,Revit 的问题在于有形无实。②借助第三方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并导出钢筋数据完整的结构模型,导入Revit 中后进行制图工作。后者的使用模式则可以说是结构专业使用新软件平台的最终目的。近几年由于BIM 软件平台的日益流行,很多软件都开始开发相应的接口以实现信息共享。可见,建立一个兼容并蓄的结构设计制图碰撞检测平台并不是遥遥无期。

Revit基于BIM的结构专业应用

对于结构专业来说,Revit 的问题在于有形无实。其“无实”在于可以有结构分析模型,却没有结构分析功能,需要与第三方软件配合才能进行结构计算,而在现阶段各种软件平台的交互使用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实现流畅的双向交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个问题在于Revit“反映真实”的特质,与抽象概括性表达的平法制图不同,Revit 软件平台中模型构件与注释内容需要一一对应,比如对于位于桩基上部间距100mm 的纵筋10 条,Revit 就无法自动将其概括性地表达为T10@100。同时由于数据承载力的问题,为了模型运行的流畅,通常也不会建立完整的钢筋模型。这种缺乏分析功能的建模,甚至可以说是平法时代的倒退。基于这些限制,现行的工作流程有两种:

①在Revit 中建立无配筋模型,用于参与协同工作,并结合共享参数定制化模型构件的注释信息,按传统平法完成制图工作。交付内容以图纸为主。

②借助第三方结构设计软件计算并导出钢筋数据完整的结构模型,导入Revit 中后进行制图工作。由于Revit 难以进行抽象性表达的特质,仍然需要共享参数辅助进行注释。但由于模型数据完整,可以考虑以模型为交付内容。毕竟施工图的目的是帮助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及结构关系,三维模型在信息完整的情况下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

前者的使用模式适合初期推广,但这样纯粹为了表达而表达,不仅没有利用到BIM 软件平台的优势,而且在实践中也会因为重复性工作造成效率低下。后者的使用模式则可以说是结构专业使用新软件平台的最终目的。传统结构设计分为方案设计、结构计算、施工图绘制和碰撞检查,相应地产生4 套模型数据,即模板图、计算模型、施工图和用于碰撞检查的模型,而这4 套数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独立存在正是造成设计效率低下的最终原因。(www.xing528.com)

近几年由于BIM 软件平台的日益流行,很多软件都开始开发相应的接口以实现信息共享。比如对应Revit 的PKPM-Revit,YJK-Revit,SAP2000-Revit 等。同时,有些BIM 软件平台,例如Revit 因为有Autodesk 等大公司的技术支持与后续研发,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中,辅以速博插件(Rex)、Autodesk Robot StructureTM,在国外结构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可见,建立一个兼容并蓄的结构设计制图碰撞检测平台并不是遥遥无期。

本节主要从制图角度出发,阐述Revit 结构设计模块如何通过发挥现有功能实现符合平法标准的图纸交付工作,并且通过共享参数与批量标注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