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t 元件种类繁多,在模板设置过程中,其实并没有一定的规则规定哪些应先做哪些应后做。实际工作中,会遵从“从基础、单一到进阶、复合”的基本原则。比如注解元件中的文件注释,只需设置字体,则可以优先。而尺寸标注及模型标记牵涉略广一些,除了字体还需设置尺寸界线的长短、标签类型等,但相对于其他元件,仍相对直观且单一,则可以在文字注释之后进行设置。基于上述原则,本节中将以先视图特有元件,再基准元件,最后模型元件的顺序对各元件设置展开描述(见图3.50)。对每一个类别模型元件成图工作流程的介绍将分为3 个步骤:①组成分析:理解模型组件的组成部分,定义每部分的几何尺寸及显示内容。这个步骤通常在族编辑器或项目文件中通过类型属性编辑实现;②可见性设置:控制各组成部分在不同视图中的可见性,通常在可见性/图形设置面板中通过子类别进行控制,或者在过滤器中进行定制化的设置;③显示控制:设置各组成部分在不同视图中的显示形式,比如线型线宽样式颜色等(见图3.51)。3.2 节的图形显示中提到的设置都会对模型的显示形式产生影响,并且会因为控制优先级的关系,互相覆盖或失效。因此,这部分设置要综合考虑最终成图效果与各种设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选取最有效最省时的方式进行设置。
图3.50 模型元件
(www.xing528.com)
图3.51 模型元件成图工作流程
元件涵盖范围甚广,可变参数也很多,在此无法面面俱到;只能从图纸标准化管理角度,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对象,详释其建模过程与图面输出效果的内在关系,以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这样,当项目因为地域或其他原因对制图效果有特别的要求时,也可根据同样的逻辑使模型的图纸输出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