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带着对奢侈、高端、国际名品的凝视欲望,多数自由行游客会把巴黎的老佛爷作为旅行必到的一站。然而,他们想象的高端名品天堂再次在现实中发生了扭曲。由于前文已经描述过老佛爷在中国团队游高峰期时的拥堵现象,这里进一步考察自由行游客实际去老佛爷的凝视结果。这些自由行游客实地到了老佛爷才发现,原来这也是一个和国内大众旅游景点一样到处挤满中国人、连一半以上店员也是中国人的喧闹之地。老佛爷从一个想象中的奢华、尊享、私人服务、名品汇集的高端场所到现实中变成了喧闹的“菜市场”,几乎所有自由行游客都表达了“人太多”的厌恶感:
去老佛爷想看看日默瓦箱子,结果卖空了,觉得无法理解。(PZ15)
主要是为了帮同事带东西,昨天才去老佛爷逛。觉得体验不好,人太多,到处都要排队,排队进去,然后看、选,颜色不对还要拍照给别人发过去核对,然后买单、退税又要排队,太累了!(P-Z26)
在实际体验中,中国游客更多感受到的是嘈杂的购物环境,与提着购物袋穿梭的人群。例如P-Z5总结说“老佛爷里面全是中国人。你看就是中国人、中东人。就这两种面孔,法国本地人我感觉很少到那边去。”(P-Z5)在这种想象和现实的反差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些自由行游客对老佛爷有着与团队游客同样的美好想象——高端、奢侈的国际化购物环境和其中摆放的时尚、正宗、具有象征意义的欧美品牌商品以及热情贴心的服务。
于是,老佛爷在自由行游客行前想象中的“神圣性”消失,从一个在国人期待中“带着光环”的奢侈、浪漫的名品聚集地变成了一个与国内拥挤的大众目的地相似的喧闹集市。正如一留法学生P-L3带着前来探亲的爸妈到老佛爷商场逛了一趟之后说,“感觉人太多了,一点奢侈品的感觉都没有。挺乱的。一点没觉得它高级,只是好看。”(P-L3)(www.xing528.com)
这些自由行游客多半用脚投票,选择了放弃逛老佛爷,去一些私密、非大众化的名品专卖店去继续寻求、满足自己对于欧洲商场与商品的浪漫想象。一位长期在巴黎担任小团导游的P-D1指出了其中经济实力较强的自由行游客进一步的去向:“买奢侈品的地方多了,不只是老佛爷。蒙田,多的是,他们懂的话……”(P-D1)
这里还值得分析的,是这些自由行游客的心态:一个商场人太多,到嘈杂拥挤的程度,往往会影响人的消费体验和满意度。而在一般的国内购物环境中,顾客对商场环境不满,首先抱怨的应该是商场管理者。但是在欧游场景下,几乎所有受访游客的言语中埋怨的对象都统一指向“中国游客”这个群体。也就是说,他们对老佛爷的凝视中,所具备的顾客角色是相对弱化的;把主要批判、反感的矛头指向自己国家的团队游客,似乎有意把自己的自由行游客身份与那些缺乏商品知识却还盲目购物的团队客区分开来。这说明自由行游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群体区隔意识,他们认为自己具有不同于团队游客的特质,能够自主学习、鉴别欧洲品牌商品。同时也暗含了一种他们对自己国家国民在他国疯狂物质消费这一集体行为的反思。
而这些自由行游客接下来的行动也很值得分析。根据P-D1的介绍,很多自由行游客选择去附近的巴黎春天,或者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的名品街蒙田大道进一步寻求奢华、尊享、高端的商场服务与欧洲品牌商品。一方面,他们对团队游客在老佛爷里疯狂购买名牌货的行为感到反感,还有羞愧感;另一方面,自己也在重复这些团队游客购买欧洲名品的行为,只是换成了更小众的场所。一方面,对群体行为进行批判和内省,另一方面,个体层面依然对于欧洲品牌商品充满购买欲望。这种矛盾心理折射出自由行游客群体在中西现代性背景下的群体自反性与价值诉求。这一点本书将在第9章进一步深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