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池长城的神奇故事-图说盐池长城

盐池长城的神奇故事-图说盐池长城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料,两人在野狐岭的兵营中生活了一年左右,消息传到西夏国国都兴庆府,双羊公主的哥哥李元昊闻讯大怒,连发金牌三十六道,要求双羊公主火速回朝。

盐池长城的神奇故事-图说盐池长城

5.狼母墩:位于盐池县南海子旅游风景区南3公里的高大山梁上,四周视野开阔,东距王乐井乡—青山乡油路2公里,有砾石路从墩北30米东西而过。坍塌严重,呈圆锥状,残高4米,南侧挖有一窑洞(已坍塌),墩台顶部及周围长满芨芨草

传说在宋夏对峙的时候,北宋大将狄青征战到古盐州,也就是今天的盐池县,和西夏国公主双羊在野狐岭大战了七七四十九天,难分胜负。最后,双羊公主挽弓搭箭射中狄青坐骑大青马,狄青被撂下战马,被双羊公主活捉回城。这对少男少女互相爱慕,在没有三媒六证的情况下,私自成亲。狄青在双羊公主建的城池旁也建了一座城池,后来人们把相距不远的这两座城池分别叫作狄青、双羊城。狄青和双羊两个人恩恩爱爱地生活在野狐岭的城中。

不料,两人在野狐岭的兵营中生活了一年左右,消息传到西夏国国都兴庆府,双羊公主的哥哥李元昊闻讯大怒,连发金牌三十六道,要求双羊公主火速回朝。双羊公主接到金牌泪流满面,望着狄青,看着帐篷里才刚刚满月的儿子,内心十分痛苦。可狄青和双羊心里都很明白,接到金牌就必须回朝,否则就是抗旨不遵,那可是杀头之罪啊!两个人挥泪惜别,难分难舍,双羊公主知道自己不能把儿子带回西夏国,双手颤抖地抱着儿子亲了又亲,最后交到了狄青怀中。北宋士兵听闻双羊公主要班师回朝,都赶来相送,当看到狄青、双羊痛苦惜别的场景,一个个都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双羊公主班师之后,狄青将军在城中又住了一个多月,也连续收到了北宋皇帝传来的圣旨,要求狄青限期回朝。狄青眼望圣旨,悲从心来,按照北宋律例,征战将士私自招亲就是死罪,自己这次回朝生死难卜,如果再带上一个婴儿,必死无疑了。自己死不足惜,可怜这襁褓中的孩子未谙世事,就要跟着他走向阴间。狄青一个人坐在帐中,越想心里越悲切。

再说狄青的胯下坐骑大青马,并不是狄青出征时带的那匹。那年,他在旬子山袭击双羊公主后,一路追到盐州城,双羊公主修城布防驻扎在野狐岭的一个山梁上,狄青不敢贸然进兵,就驻扎在野狐岭南30多里的一个草甸上。这里住着一户人家,有一对老年夫妇生活在一座土坯房中,院子里养着一群羊和两匹马,狄青一眼就看上圈在圈里的大青马,他也知道马是两位老人出门办事、草原放牧的必备物。心里喜爱嘴上却什么话也不说。只是平时无事的时候,爱到大青马的身边看看,替马梳梳毛、饮饮水。久而久之,老头也看出狄青对大青马的喜爱,再加上老头也喜爱军纪严整、性格直率的狄青,一天晚上,狄青给大青马梳毛时,老头主动提出把大青马送给狄青,狄青一听十分高兴,当时就谢过老头,把大青马牵回了自己的马厮。最后,大青马被双羊公主射伤,狄青被擒招亲,狄青把大青马当成了媒人,更是喜爱。对住在草甸子里的两位老人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狄青和双羊公主在野狐岭居住的那一年多时间,没事的时候常到老人家去。那些士兵为了方便描述老人家住的地方,把那里叫作青马圈。现在那儿已经是盐池县的一个自然村了。

狄青接到圣旨后,为了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一直想把孩子安排个去处。可是由于连年征战,生活在边境的居民大都逃难外出,况且把一个年幼的孩子送到陌生人家里,狄青实在不放心。就在狄青左右为难的时候,狄青手下有一名老兵,跟了狄青三四年,由于年纪太大,狄青就留在自己的身边给他喂马。这次他听说狄青要班师回朝,心里虽然想回家,可一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家中又无亲人,况且最近又得了伤寒,恐怕自己还没到家就已客死异乡了。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自己带着小公子就留在这里。想好后,这名老兵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狄青,狄青一听当时就感动得哭了。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狄青出生入死四五年,什么样的生离死别没见过,可让一名老兵带着一个年幼的婴儿留在荒凉的草原上,狄青的确于心不忍。最后,直到拔营起兵的日子,狄青才跪在地上双手把孩子托付给了老兵,又把心爱的大青马也留给了老兵,在大青马身上挂好银两、被褥、口粮和锅碗瓢盆等日用品。狄青恋恋不舍地把老兵和孩子扶上了马,并一再嘱咐老兵到青马圈去找那老两口一起生活。狄青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回朝了,老兵带着狄青的孩子向青马圈走去。

要说野狐岭距青马圈也就是半天的路程,况且,大青马出路又利,应当不消两个时辰就能赶到目的地。可这老兵虽说是心里自愿留下看护孩子,但眼看着回家的将士,不由得感到心酸,在目送将士们全部远去后,才慢腾腾地向青马圈走去。

老兵骑在马上一边前行、一边不住地向大军远去的方向张望,直到下午,襁褓中的孩子已经饿得哇哇大哭,老兵还没有走上一半的路程。望着啼哭的婴儿,老兵策马走到狄青当年为攻打双羊公主时修建的瞭望墩下,从马背上取下干粮,开始喂孩子。

再说这瞭望墩自从狄青和双羊公主成亲后,宋夏在盐州一带两军和睦,再无战事,狄青将自己守在瞭望墩上的士兵就都撤了回去,慢慢地瞭望墩也就荒芜了,四周杂草丛生,不知何时引来了一窝狼住在了墩下。这天老兵坐在墩下喂孩子时,正巧墩里住的母狼不在,只有几只狼崽子爬在洞里,孩子的哭声引起了几只狼崽子的注意,几只狼崽子爬出狼洞发现老兵放在地上的食品,趁老兵不注意就偷偷地把食品吃了,等到老兵发现时,所有食品被全部吃净。老兵发现食品被吃,一时性起,抄起随身携带的仆刀,把几个狼崽子杀得一干二净。说来也巧,就在老兵杀小狼的时候,母狼回来了,它发现小狼被杀,眼睛一下子气得通红,扑上去就咬断了老兵的喉咙。可怜老兵还没有完成狄青的嘱托,就已客死异乡。

老兵被狼扑杀时,怀中的婴儿一下子被摔出很远,哇哇地哭了起来。母狼围着小狼的尸体连续转了几圈,停在了啼哭的婴儿旁,面对婴儿望了许久,最后,含着婴儿的衣襟将婴儿衔进了狼巢。

几年后,周围居民发现住在瞭望墩旁的那只母狼,行走时身边常常带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在饥饿的时候,就去吮吸母狼的乳头,狼与小孩的相处就像一对母子一样,于是,人们把瞭望墩改称为狼母墩。

双羊公主带兵回到兴庆府后,自然少不了被哥哥李元昊责备,并被软禁到宫城内不让出去。就这样过了三年后,宋夏之间又发生了战争,李元昊亲自领兵出征,进攻大宋。李元昊一走,双羊公主就自由了许多,不仅可以自由地出入宫城,就是上街玩耍、出城狩猎,内宫总管也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一天,正在城外狩猎的双羊公主突然想起了同狄青生活的那段日子,想起了她刚出生就被迫分离的孩子,说什么都要到狄青、双羊城里去看一看。那些陪同狩猎的侍卫,一看公主要远行,也顾不上回城汇报,跟着公主就向狄青、双羊城赶去。公主到了城池后,把两个城池里里外外地看了几遍,看到人去城空,心里十分难受。晚上,就居住在城池旁的一户人家里,这家的女主人和她说话时,就把狼母墩里的母狼养着一个孩子的事情,当稀奇事讲给双羊公主听,双羊公主听了也十分惊奇,第二天早晨天刚麻麻亮,就领着侍卫去了狼母墩。双羊公主来到墩下果然看见有一只灰狼旁站着一个小男孩,男孩的头发很长,赤身裸体地糊得很脏。双羊公主看着看着,猛然想到她遗弃的孩子,就连忙让侍卫赶走老狼,把孩子抱了过来。孩子虽然糊得很脏,可双羊公主很快就从孩子的身上找到了她熟悉的胎记。她发现这就是她的孩子,一阵心酸,抱着孩子放声大哭。她的眼泪就像决堤的河水,哗哗地流个不停,流进了墩下的一块洼地里,这块洼地立即涌出一股泉水,泪水伴着泉水越积越多,形成了一个数百亩大的泪湖。由于这个湖在狄青、双羊城的南边,后来,被当地群众称为南海子。

据说被公主领回去的那个与狼相处的孩子,后来被西夏王李元昊收养到兴庆府,改名叫野利仁荣,也就是后来创建了6000多个西夏文字的聪明人。(www.xing528.com)

(搜集整理:刘国君)

6.龚儿庄墩:位于冯记沟乡马儿庄行政村龚儿庄自然村北,滩羊育种厂北500米,盐兴公路西北0.6公里,李家坝盐湖南畔。台基底部东西长10米,南北宽11米,高8米,方锥形,保存较完整。以所在村命名。

7.汪水塘墩:位于冯记沟乡汪水塘行政村东3公里,宋新庄自然村南3公里,铁路北600米,东距宋新庄煤矿2公里。台基底部边长5米,高3米。坍塌夯土将台基覆盖。以所在村命名。

8.红墩墩:位于温池县古城东南4公里,惠安堡东北6公里的高大山梁上。墩台坍塌呈圆锥状,直径约15米,顶部有不到1米高的突起墩台实体,上面有方形水泥测绘标志,南北各有一人工挖的窑洞,北侧、西侧为深沟。

9.苦水墩:位于冯记沟乡平台行政村乔儿庄自然村北4公里,北距海子井村2.4公里,走海子井砾石路西侧20米的小山梁上。高4米,底边宽5米。以所在村命名。

10.芦沟子墩:位于大水坑镇摆宴井行政村芦沟子自然村西400米、沟北侧150米处。坍塌严重,底边长5米,高约3米,墩台北坡长满芨芨草,顶部凹陷。以所在村命名。

芦沟子村老房子

芦沟子村老房子

芦沟子是历经多年形成的横亘在村南的一道季节性小山沟,位于盐池县大水坑镇摆宴井行政村芦沟子自然村,村里的耕地大多在沟南,村民要下沟涉水才能到对面去耕种,非常不便,经常发生人或车陷到沟里的事,遇到洪水季节,更是无法通行。2005年,祖籍本村的企业家焦旭鼎出资48万元,在家乡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如今政府又修通了水泥路,从此村民再也不受出行困扰。

11.宋堡子墩:位于大水坑镇宋堡子村东北1公里。坍塌呈圆柱状,东壁较直,直径6米,高3米。以所在村命名。

12.马记口子墩:位于麻黄山麻黄山行政村马记口子自然村东150米。台体坍塌严重,底边长8米,高约2米,东、北两侧形成缓坡,顶部是一平台,南北宽6米,东西长5米。东北20米是一处庙宇遗址,墩台周围都是村民耕地。以所在村命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