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夜不收:明代夜间边防士兵赏识政策

夜不收:明代夜间边防士兵赏识政策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夜不收”是明代边防守军中的哨探或间谍的特有称谓。在花马池一线,就经常发生“夜不收”被捉或者被杀害的事件。因此,明朝多次出台优待这些士兵的政策,给“出哨夜不收”增加俸饷,对于被杀伤者厚加赏恤等,体现了朝廷对“夜不收”等担负侦察任务兵丁的特殊关照。

夜不收:明代夜间边防士兵赏识政策

13.瞭马墩:位于安定堡古城西北0.7公里,“头道边”北侧高大的山梁上。四周视野开阔,墩台底边长11米,高约7米。因其过去军事防御功能而命名。

“夜不收”是明代边防守军中的哨探或间谍的特有称谓。墩台哨兵又称“墩夜”或“直拨、横拨”。“墩”指墩军,又称“横拨”,主要负责墩台及其附近地区的站岗放哨任务。“夜”又称“哨夜”“夜不收”“直拨”,专指“能深入虏营哨探得实”者,即能够深入敌境进行侦察活动的哨兵,因其行动远离墩台边堡,故又称“远哨夜不收”、哨探、间谍、哨拨夜探、拨夜等。“墩夜”作为边防前线的士兵,或巡哨,或深入敌境侦察,是最先给对方构成威胁的军事力量,处在最先与敌人发生冲突的境地,因而成为敌方最先要杀戮和掳掠的对象,这使他们成为最早的被“捉生”者。在花马池一线,就经常发生“夜不收”被捉或者被杀害的事件。

明廷及边防将领等对“墩夜”的地位和处境非常清楚,尤其花马池到灵武清水营一带,土地平漫,防守稀疏,经常发生蒙古骑兵拆墩毁墙到内地抢掠的事件,“夜不收”担负的侦查任务繁重,无论冬严寒、夏酷暑,都得在边外守瞭或者深入敌境刺探情报,异常辛苦,充满危险。因此,明朝多次出台优待这些士兵的政策,给“出哨夜不收”增加俸饷,对于被杀伤者厚加赏恤等,体现了朝廷对“夜不收”等担负侦察任务兵丁的特殊关照。

“夜不收”名称很多,承担的任务也各不相同,仅《杨一清集》中记录的“夜不收”就有16种之多,他们是:伏空夜不收、伏路夜不收、按伏夜不收、爪哨夜不收、接哨夜不收、前哨夜不收、出哨夜不收、应哨夜不收、探哨夜不收、一路原哨夜不收、架塘夜不收、当差夜不收、袭踪夜不收、游兵夜不收、报事夜不收、爪路夜不收等等。从中不难看出明代侦查体系的完备。 

瞭马墩远景(此照片入选并参展2018宁夏摄影双年展·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

鸟瞰瞭马墩(www.xing528.com)

14.毛记墩:位于花马池镇芨芨沟行政村长城自然村西南,墩台东北0.6公里有四户居民,北距“头道边”1公里。墩台底部边长6米,高8米。墩台上夯土层明显,风蚀的台体尽显历史沧桑。

15.余记场墩:位于“头道边”南100米,余记场西、走巴郎庙油路西2公里处。坍塌严重,残高约5米,顶部不平整,从南侧看像两头并卧的狮子。以所在村命名。

16.毛卜喇墩:位于毛卜喇堡东1公里,“头道边”南10米,与毛卜喇北墩隔边相望。底边长约11米,高8米。墩台呈方锥状,保存完整。东、南、西三面有坞城墙体痕迹,北墙以“头道边”代替,残高约1米,呈鱼脊状。因临近毛卜喇堡而得名。(此照片入选并参展2018宁夏摄影双年展·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

17.路方墩:又叫录芒墩,位于高沙窝镇宝塔行政村张记边壕自然村西500米,“头道边”南300米。墩台坍塌呈圆锥状,周围被坍塌的黄土包围,残高3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