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花马池、兴武营、清水营直抵高桥儿等处地方,乃套贼入寇之门户。然贼之所入虽经于宁夏,而其所利则在腹里。宁夏如能捍御,使贼不敢拆墙而入,则腹里可以无患。
弘治十八年九月十四日酉时,据原差花马池探听声息夜不收魏玉供报,本月十二日夜深时分,有花马池夜不收张外头报称:暖泉墩、石嘴儿墩各举火六把。行间,本月十六日辰时,据环县城西河墩守瞭小甲王友走报:本时,瞭见永河墩举烟三把。……
宁夏花马池、兴武营直抵高桥三百里地方,在北为套贼寇我边境之门户。陕西环、庆、固原直抵靖虏七百余里地方,在南尤为虏贼寇我腹里之门。中有山城、萌城、石沟、盐池、韦州等处,乃虏贼出没经由之道路。然贼之所入虽由宁夏,而其所利实在腹里。宁夏边墙如能捍御,使则腹里可安枕而卧。
本月十八日申时,据定边营把总都指挥阎纲差夜不收叶章报称:花马池达贼临边拆墙。备报得此,本职随统前项官军二千二百四十五员名,到萌城伏兵驻扎。二十七日寅时,本城传报烟火。随差马福等前去石子沟等处爪探,袭见贼踪,掠获头畜,往北行走,备报到职,亲率官军追至隰宁堡地名大千户井等处。前贼约有一百余骑,见我官军驰骤奔袭,声势勇猛,将彼抢掠头畜尽行弃,易马北遁。复追二十余里,因见天晚黑暗,恐堕敌计,随即收兵。
成化初年,北虏在套,彼时未有边墙,恣肆出入。后该巡抚宁夏都御史徐廷章等奏修今边墙二百余里,升浚沟堑二道。延绥地方边墙壕堑,又该巡抚延绥都御史余子俊修浚完固。北虏知不能犯,遂不复入套二十余年。世平人玩,边备稍疏,墙既日薄,沟又日浅。弘治十四年,大虏由花马池拆墙入寇内郡,戕败我士卒,鱼肉我生民,虏人得志,如蔑我边墙为不足畏,连年拥众拆入,我军动辄失利。
1.沙老鸹墩:是盐池境内长城自东向西第一墩,又叫双井子墩,位于花马池镇八岔梁行政村双井子自然村西1.5公里,“二道边”南0.5公里,苟池盐湖北1公里。墩台损毁严重,坍塌呈圆锥状,残高6米。
收获的季节,双井子村村民冯汉智,细说长城故事,讲述双井子村的历史
双井子村的村名,得名就是村东有两口井,此井是其中一口,现在此井的井水只是饮牲口用。另一口井在此井的东北,已无痕迹。
收获的季节,这里的村民大多种植玉米,饲养滩羊
2.夏记墩:位于花马池镇八岔梁行政村夏记墩自然村南50米,盐池县城走王记梁乡道北200米。墩台呈倒覆斗形,底边长12米,高7米,保存较好,以所在村名命名。
3.老张墩:位于花马池镇八岔梁行政村夏记墩自然村西北500米,“二道边”西110米。墩台底边长7米,高6米,因墩下居住过一姓张的老头而得名。
4.大墩:又叫皖记沟1号墩,位于花马池镇皖记沟行政村皖记沟自然村东南1公里、杨寨子村东北2公里“二道边”内侧。坍塌严重,南壁残高5米,北壁呈缓坡状。
5.二墩:又叫皖记沟2号墩,位于花马池镇皖记沟行政村皖记沟自然村西0.7公里,“二道边”紧贴墩北侧。墩台呈倒覆斗形,底边长8.5米,高6.5米,南侧有土块散落。因墩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排列而得名。
7.庙梁子墩:又叫东冒寨子1号墩、宝子梁墩,位于花马池镇皖记沟行政村南王圈自然村北2.7公里庙梁子上,东冒寨子村东南2公里。墩台坍塌严重,直径7.5米,残高约4.5米,基座四周被风蚀悬空。因墩台南侧有一小庙而得名。(此照片入选并参展2018年宁夏摄影双年展·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
庙梁子墩附近的一段“二道边”
8.尤记墩:又叫东冒寨子2号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东冒寨子自然村北0.4公里,柳杨堡走沙边子油路南280米。台基东西长12米,南北宽14米,高8米,呈倒覆斗形,保存较好。因附近最早居住尤姓人家而得名。
尤记墩特写
暮色尤记墩
9.倒墩:又叫上滩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上滩自然村东北,下滩村西南石子路东边。20世纪70年代被村民推平,现在周围长满白刺。台基直径13米,残高约2.5米。
10.杨记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上滩自然村北1公里山梁上,盐池—前旗公路东侧300米。台基东西长15米,南北宽13米,高10米。由于年久风蚀,台体上被切割出多条自上而下的壕沟。因墩台西南居住过杨姓人家而得名。
11.蔡记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上滩自然村北2公里,北大池盐湖西南5公里,“二道边”外侧1.6公里。台基东西长12米,南北宽14米,高9米,呈倒覆斗形,保存较好。1.5米和3.5米高处分别有围绕台体的孔洞,露出椽子残件。因墩台东北居住过蔡姓人家而得名。
椽子残件
12.龙记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杨记圈自然村东南2公里,盐池—前旗公路西侧60米、走杨记圈油路北侧20米。台基东西长10米,南北宽12米,高10米。因靠近东侧龙家寨子而得名。
13.倒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杨记圈自然村东部0.6公里。台基东西长14米,南北宽15米,残高6米,墩台坍塌严重。居民根据其形状来称呼其名。
14.杨老六墩:又叫大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杨记圈自然村西北0.6公里,村小学东北0.32公里。台基东西长12米,南北宽14米,高9米,墩台北5米处有坞城痕迹,残高0.5米。
15.红墩:位于花马池镇柳杨堡行政村杨记圈自然村西北1.1公里山梁上,台基边长14米,高6米。因年久失修,南侧两大土块与台体分离,即将倒塌。因修筑墩台的土中含红色砂土而得名。
16.避墩:位于张记场自然村走黄记沙窝自然村油路的南侧20米,杨记圈自然村走黄记沙窝自然村连接油路交汇处。台基直径14米,高4米,坍塌为倒置圆锥状。因墩下挖有一窑洞可以遮蔽风雨而得名。
避墩北的一段“二道边”
17.大墩:位于花马池镇李记沟行政村黄记沙窝自然村东1公里。台基边长15米,高7米。坍塌严重,南侧一大块与台体分离。
大墩远景
18.刘四墩:位于花马池镇李记沟行政村黄记沙窝自然村北0.24公里。台基东西长11米,南北宽9米,高4米。墩台坍塌严重,东侧形成斜坡。
刘四墩的背面
19.双墩坑底墩:位于花马池镇李记沟行政村黄记沙窝自然村西北2公里的深坑里。墩台坍塌呈圆锥状,台基直径14米,高7米。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命名。
双墩坑底墩远景
由东向西分别为“二道边”、双墩坑底墩、北台墩
双墩坑底墩附近的一段“二道边”,向东可以看见双墩北墩
20.北台墩:位于花马池镇李记沟行政村北台自然村东北2公里,黄记沙窝自然村西北3.2公里的山梁上。台基底部东西长17米,南北宽15米,高11米,呈倒覆斗形,保存较好。以所在村命名。
由西向东,依次可见双墩坑底墩,双墩
北台墩北的“二道边”,向西看见远处的喇嘛墩,这两墩之间的树林边有砖窑墩
散落的墙体
21.砖窑墩:位于花马池镇冒寨子行政村官记圈自然村西南3公里,花马池镇李华台行政村张记台自然村东南3公里。周围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墩台坍塌呈圆锥状,台基直径15米,高3米。被村民改建成一座砖窑,现已废弃。
22.喇嘛墩:位于花马池镇李华台行政村张记台自然村东南1.5公里的山梁上,台基东西长14米,南北宽13米,高7米。因年久风蚀,墩台顶部被切割成四大块,整体保存较好。
喇嘛墩远景
站在喇嘛墩由东向西,依次看到:蛇墩墩、龙记墩、黄鹞子墩、孙记墩
站在喇嘛墩由西向东,依次看到:北台墩、黄沙窝双墩
23.蛇墩墩:位于花马池镇李华台行政村张记台自然村南1公里、安定堡自然村走张记台自然村油路东600米处。台基边长14米,高5米。坍塌严重。(www.xing528.com)
24.龙记墩:位于花马池镇李华台行政村南圈自然村东南1公里,张记台自然村西1.2公里的山梁上。台基东西长16米,南北宽14米,高11米,保存较好。因附近有龙姓人家居住而得名。
25.黄鹞子墩:位于花马池镇李华台行政村南圈自然村西0.5公里的斜坡上。河东墙擦墩台北侧东西而过,台基东西长14米,南北宽7米,残高4米。
黄鹞子墩远景
26.孙记墩:位于花马池镇李华台行政村南圈自然村西北2.3公里的山梁上。台基底边长10米,高7米,台体高大雄伟。因有孙振和家几代人居住而得名。
27.叶记场墩:位于花马池镇芨芨沟行政村陈记梁自然村西北3公里,花马池镇芨芨沟行政村叶记场自然村东北0.8公里。台基东西长14米,南北宽12米,残高3米,坍塌严重。
28.曹记墩:又叫九墩子,位于花马池镇芨芨沟行政村叶记场自然村西北1公里的山梁上。台基底部边长11米,高8米。南侧下部坍塌,西侧下部有一孔人工挖的窑洞,东侧有人工挖的两孔窑洞。因墩下有曹姓人家居住而得名(此照片入选并参展2018摄影双年展·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
29.马记墩:又叫八墩子,位于陈记壕村北侧、202省道东0.6公里。台基底部边长11米,高6米。因解放前担任过盐池骑兵游击队队长的马进财在此居住而得名。
长城人家
羊·长城
长城精灵
抬(墩台)头见喜
30.七墩:位于高沙窝镇大圪垯行政村冯记油房自然村东北1公里,202省道西北1公里。台基底座边长11米,残高5米,坍塌呈圆锥状,残高3.5米。因墩台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而得名。
七墩附近的一段“二道边”
月色初升
31.六墩:位于高沙窝镇大圪垯行政村冯记油房自然村西北1公里,南距黄清帮家300米。台基底部东西长13米,南北宽11米,高8米。因坍塌,墩台南侧形成斜坡,上面长满白刺。因墩台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而得名。
六墩附近的一段“二道边”
窨子梁唐墓位于盐池县西北30公里,高沙窝镇冯记油坊村北3公里,花马池镇硝池子村西南1公里的小山梁上。1984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先后发现六座墓葬,都被盗掘过。出土多件文物,其中从三号墓出土的墓志判断,墓主人为西域大夏月氏何姓人。六号墓出土的胡旋舞墓门为国家一级文物,两扇石门上的雕刻,线条优美,舞蹈动作飘逸洒脱,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这五张图片为编者2011年10月7日考察时拍摄)
胡旋舞墓门(图片来源《宁夏历史图经》)
长城边的丰收景象
长城边的丰收景象
32.五墩:位于高沙窝镇二步坑行政村红圪垯自然村东南3.4公里,北距“二道边”10米。台基底部东西长11米,南北宽12米,高5米。因风蚀,西南角、东侧有土块掉落,墩台四周遍布瓷片。因墩台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而得名。
33.四墩:位于高沙窝镇二步坑行政村红圪垯自然村东1公里。1958年墩台被拆毁,土用于平田整地,现仅存名称没有墩台。因墩台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而得名(图片为四墩原址北侧“二道边”)。
34.三墩:位于高沙窝镇二步坑行政村潘记梁自然村东北2.5公里,红圪垯自然村西北3.5公里。北壁坐落在“二道边”上,墩台坍塌严重,残高4米,顶部土块掉落呈不规则状。因墩台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而得名。
35.二墩:位于高沙窝镇二步坑行政村潘记梁自然村正北2公里,“二道边”南侧5米处。墩台10米见方,高9米,西南角坍塌,整体保存较好。底部东侧有村民吴建忠家挖的一孔窑洞。因墩台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而得名。
36.一墩:又叫红墩,位于高沙窝镇二步坑行政村兴武营自然村东2公里,通往兴武营油路北500米处,台基宽10米,残高4米。墩台外部用白土夯筑,内部填充红砂土,经历年风蚀,外墙白土坍塌,红砂土散落。此墩因土质为红色而得名。
红墩像霸王龙一样守护着长城,身后是“二道边”,前方是“头道边”
“二道边”—红墩—兴武营古城
红墩和二墩之间的一段“二道边”
37.兴武营墩:位于高沙窝镇二步坑行政村兴武营古城北380米,两道并行的“二道边”与“头道边”长城中间。周围是盐碱地,台体坍塌呈圆锥状,残高约3米。因位于兴武营古城北而得名。
兴武营墩南的“头道边”
38.古寺墩:位于西山寺北1.8公里,兴武营古城西北1.4公里,两道并行的“二道边”与“头道边”长城中间。周围是盐碱地,台体坍塌呈圆锥状,残高约6米,直径20米。因南侧有明代西山寺遗址而得名。
39.瓜儿墩:位于兴武营古城北1.4公里的山梁上。墩台已不存,仅有两道南北走向的鱼脊状砂石梁,南北长15米,宽5米。两道砂石梁相距10米,南侧和东北侧各立有一块界碑。现在砂石梁大部分被沙丘覆盖,周围种植了一些杨树,能见到陶瓷片和陶蒺藜残块。
40.闵庄子墩:位于高沙窝镇闵庄子自然村西。“二道边”紧贴墩北而过,南距“头道边”50米。坍塌严重,呈圆锥状,顶部残缺,残高约6米。
闵庄子墩附近的双长城,图中左为“头道边”,右为“二道边”
41.余记场墩:位于余记场村北,“二道边”紧贴墩北而过,南距头道边15米。西侧50米为高沙窝镇二步坑行政村闵庄子自然村通往内蒙古巴郎庙的油路。北侧150米有蒙古人新建的敖包。坍塌严重,呈圆锥状,残高约6米,南侧有人工挖的窑洞。坞城位于墩南,只存东南西三面墙体,东西长20米。
余记场墩附近的双长城,图中左为“二道边”,右为“头道边”
42.郭记坑东北墩:位于高沙窝镇营西行政村郭记坑自然村东北2.5公里,“二道边”紧贴墩北而过,南距“头道边”10米,正对着边上敌台。坍塌严重,残高约4米,墩南侧顶部有一土块如柱直立。以所在村命名。
43.郭记坑墩:位于高沙窝镇营西行政村郭记坑自然村北2.5公里,闵庄子自然村通往内蒙古巴郎庙油路西1.3公里,“二道边”紧贴墩北而过,南距“头道边”10米,东南15米为“头道边”敌台。坍塌严重,呈圆锥状。以所在村命名。
44.东庄子墩:位于高沙窝镇宝塔行政村东庄子自然村东北1公里,“二道边”紧贴墩北而过,南距“头道边”30米。呈方锥状,底边长10米,高7米。以所在村命名。
45.东庄子西北墩:位于东庄子自然村西北1.1公里,北距“二道边”2米,南距“头道边”35米。坍塌严重,呈圆锥状,高约4米。以所在村命名。
46.毛卜喇北墩:位于毛卜喇堡东北1公里,河东墙南20米,“二道边”北10米,与毛卜喇墩隔“头道边”相望。坍塌呈四方平台,底边长约16米,高约3米,顶上中部有水泥柱测绘标志,顶部南侧残存几个风蚀后形成的土块。因位于毛卜喇堡东北方向而得名。
47.毛卜喇西墩:位于毛卜喇堡西1公里,“二道边”紧贴墩北而过,南距“头道边”30米,西距大坝50米。底边长8米,高5米。因位于毛卜喇堡西而得名。
48.双墩:位于高沙窝镇宝塔行政村张记边壕自然村东北1.7公里,“二道边”紧贴墩北而过,南距“头道边”30米。呈方锥状,墩墙上布满蜂窝状小坑,底边长12米,高7米。因此墩正对“头道边”上的敌台,看似一对墩,因此得名(此照片入选并参展2018宁夏摄影双年展·朔地风骨——宁夏长城风光摄影作品展)。
49.张记边壕墩:位于张记边壕自然村正北方向650米,“二道边”贴墩北侧而过,南距“头道边”50米。坍塌呈圆锥状,残高约4米,南侧有人工挖的窑洞(已塌)。
50.腰儿墩:位于张记边壕村西北,两道边中间,东西长11米,南北宽14米,高7米。南侧有豁口,将墩台分东西两半,西侧有土块掉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