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末民初文化危机的理学、家族和地方社会影响

清末民初文化危机的理学、家族和地方社会影响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在和世界各国角力的过程中,清朝政府和中国的读书人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几乎所有领域上的落后。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为回应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方尝试过各种方案。于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1898年进行了短暂的政治改革。要留意的是,康有为等人虽然主张废八股,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对儒学的坚持。与此同时六百年来,具体呈现在庙学制度上的孔教和政治的结合体在制度上正式瓦解了。

清末民初文化危机的理学、家族和地方社会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在和世界各国角力的过程中,清朝政府和中国的读书人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几乎所有领域上的落后。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为回应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各方尝试过各种方案。军事上落后,那就推行洋务运动,通过练兵造船,追求抵御外敌的方法。经济上落后,那就继续自强,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启煤矿、铁路电力各种建设,希望迎头赶上。当这些努力在甲午年间随着北洋水师的惨败而显得不足以救国时,政治上的落后就必须被正视。于是以康有为(1858—1927)为首的维新派在1898年进行了短暂的政治改革。但是在解决政治落后的问题上,维新并不是唯一的选项。由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早在1894年已经成立,甚至在1895计划于广州举事。

而在维新派推行变法的百日之内,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对教育的改革。他们主张废除科举考试的八股文格式,而改为测试历史、政治、实务,以及四书五经,要求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废八股是变法运动中最牵动读书人之神经的一件核心议题。毕竟八股一旦废除,则“势必触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对已经在当官的读书人而言,他们当官的资格来自八股上的成功,八股被废,则他们何以安身立命?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还没进入仕途,却已经投入无数青春岁月在准备八股考试的读书人,他们又要何去何从?(www.xing528.com)

要留意的是,康有为等人虽然主张废八股,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对儒学的坚持。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是由于他们所提出的许多议题都切中时代的要害,所以像科举废存一事就自然在日后重新成为需要讨论与处理的焦点。[5]1900年义和团事变之后,国事日非,许多官员再次提出教育改革的主张,而废除科举也是重点之一。当时的意见是倾向于逐渐废除的。可是1904年日俄冲突所带来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1905年下诏停罢科举。废科举是现代化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选择。与此同时六百年来,具体呈现在庙学制度上的孔教和政治的结合体在制度上正式瓦解了。[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