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社与吾党:结论-理学、家族、地方社会与海外回响

诗社与吾党:结论-理学、家族、地方社会与海外回响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霞中社成员,他们在万历三十二年所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就是矿税问题以及针对税珰的对抗努力。而这个时候,远在闽南分享这抗争荣耀的霞中社成员是以“吾党”自居的。霞中社不是漳州在晚明时期的第一个诗社,却无疑是最具盛名的,而且延续时间相对较长。同社和吾党的意识何必强调?

诗社与吾党:结论-理学、家族、地方社会与海外回响

在现存的张燮、蒋孟育、郑怀魁三人的文集中,不难发现不少以“同社”冠名诗歌题目,或者收信人姓名的例子,还有不少祭文也同样标示出同社的关系,这些都不足为奇。

但有些时候张燮也会使用色彩更为浓厚的“吾党”来指称霞中社的同社成员。例如当他写信安慰经历母丧的吴寀时,说“惟兄节哀自玉,则吾党所注望甚切,不独弟私言矣”时,仿佛就是一个群体的发言人在叮嘱友人。[72]但这个例子还属私人领域。当他祝贺蒋孟育升迁时说“知槐鼎便欲借兄宫赞,喜可知也。春华秋实,自君兼之,为吾党增色,甚善”时,应该也还是私人领域的范围。[73]只是称“吾党”则其想要强调他们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群体的动机是十分明显的。

另一方面,当叙述的语境牵涉到地方上的政治平衡,例如强调施德政“独于吾党申霞外之契”时,这个群体的政治利益就被突显了。而当论及漳籍官员以及仕漳官员仕途被打压是因为“衅或起大珰”,进而与同社人共勉称“吾党所私收造化者如此矣”时,群体的意识自然是浓烈的。[74]

张燮还有一首诗,题曰《徐鸣卿吴亮恭相继抗疏谈时政甚切直诗以志怀》:

尔辈元词客,而今擅直声。婴鳞龙岂押,立仗马犹鸣。

言以回天苦,心偏向日萦。婆娑温室树,屈轶倍分明。[75]

为两位霞中社成员的直言抗疏而激动,则疏中内容应该也是张燮所十分关注的。张燮在后来给吴寀的信中,叙述了如下的情景:

犹忆邸报抵漳时,管彦怀偕阮坚之登半漳台,招社中二三兄弟与焉。阮使君叹服吴先生,修礼甚逊,执词甚卑,安得叩阍排闼若是。管明府则谓漳中相继抗疏者两人,徐鸣卿、吴亮恭都出社中,顾谁为继者?一时坐上喧为美谈。亮恭即不以此自沾沾乎,然所分荣吾党侈矣。[76]

信中的管彦怀即是管橘(生卒年不详),万历二十七年(1599)任长泰县令,在漳五年。管橘后来调任御史,之后又出为福建按察佥事。但是信中以“官明府”称之,则应该是第一次在福建任官时。[77]阮坚之则是阮自华(1562—1637),他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初任福州推官。[78]张燮的诗作并没有标明日期,但该卷第一首诗是《甲辰早秋》,甲辰年即万历三十二年(1604)。[79]吴寀并无文集存世,所以无从参考其奏疏。如果徐銮和吴寀是在大约同一时间上疏进言同一主题的话,那就极有可能便是徐銮在万历三十二年所上的《请止矿税释累臣疏》。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推论地方官员清楚知道霞中社成员有哪些,而且他们还特意邀约共游。而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霞中社成员,他们在万历三十二年所共同关心的一个课题就是矿税问题以及针对税珰的对抗努力。当时的情况是在京任职的漳州籍官员中有两人上疏言事,而两人都是霞中社成员。而这个时候,远在闽南分享这抗争荣耀的霞中社成员是以“吾党”自居的。

霞中社是一个由漳州士人组织而成的诗社。但是他们并没有任何明显的文学主张,也从未试图去改变漳州或者福建的诗风。他们以诗会友,虽然同社成员从未齐聚,但是从张燮《霏云居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和社中成员的雅集、唱和,是张燮这位居家举人的社交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各种社交活动,无论是雅集、出游、初度、祭奠,或是写写书信发发牢骚,都是霞中社同社友人常常进行的活动。

霞中社不是漳州在晚明时期的第一个诗社,却无疑是最具盛名的,而且延续时间相对较长。霞中社成员不是因为共同的文学主张而结合,倒像只是一个同乡士人的交游网络。然而如果只是同乡士人的网络,何必结社?而且何必在万历二十九年结社?同社和吾党的意识何必强调?霞中社又何以维持那么长的一段时间?

霞中社不是一个文学组织,也不是一个政治团体,它是另一种形态。霞中社在万历二十九年结社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当时的福建面对高寀的横征暴敛,而矿使四出其实是一个全国性的危机。这一群漳州士人在进行他们的“东南衣冠之会”时,包括福建在内的许多地方的社会结构正在被税珰们破坏着。这个破坏威胁了地方行政中的文官群体,和地方的士绅、商贾和一般民众所已经接受的资源分配模式。换言之,以矿税为名义的资源搜刮是许多地方官员和地方领袖与民人所共同反对的。

远在福建南部的漳州霞中社,自有其社交功能的一面,此不再赘言。但在矿税问题的大背景下结合的霞中社成员则无可避免地必须面对时代的挑战。担任京官的可以直接上疏言事,其余成员则在地方上积极结交地方官员。而因为漳州月港的特殊环境,他们的网罗对象就包括了南路参将,而且是有意识地将连续三任的参将塑造成一个延续性的组合。最值得注意的是后来李三才、徐銮、宗孟这样的一组关系。并不是说霞中社因此被卷入了全国性的党争中去,而是说因为对抗矿税是一个全国性的议题,所以霞中社的网络与策略很自然地与之相应。

我们在地方史研究中习惯探讨代表国家的官僚体系和地方利益的竞争与合作。矿税问题为这个框架带来了挑战。由于旧有平衡受到了威胁,所以我们看到了原来代表国家的官僚体系和地方利益形成了一个相对一致的战线。因此,霞中社这一社交功能明显的诗社在内部就拥有了一股不同的动力,一股可以支持他们的自我认同的使命感。相对局限的地方经济与社会危机,以及在地色彩浓厚的士人网络,和宏观的国家政治与朝廷党争是无法割裂的。对于地方的研究无法脱离国家的历史,然而单单是国家的历史也无法解释不同地方的回应策略与方式。

[1]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卷,第3页。

[2]张燮:《先伯父承德郎礼部仪制司主事吉宇公行状》,《霏云居集》,《张燮集》,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6卷,第656-660页。

[3]张燮:《先大夫府君行状》,《霏云居集》,第36卷,第639-656页。

[4]陈庆元:《张燮年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82-188页。

[5]张燮:《先伯父承德郎礼部仪制司主事吉宇公行状》,《霏云居集》,《张燮集》,第36卷,第659页。

[6]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第4卷,第2页。

[7]张燮:《先大夫府君行状》,《霏云居集》,《张燮集》,第36卷,第653页。

[8]张燮:《重修霞中社记》,《霏云居集》,《张燮集》,第28卷,第541-543页。

[9]霞中社成员的组成在不同社员的记述中略有出入。因为本文的讨论主要依据成员中最晚离世且存留著作比较多的张燮的作品,所以便以其《重修霞中社记》为准。

[10]有关霞中社不同成员的叙述和介绍,见王振汉:《廉隅清节蒋孟育》,金门县文化局2016年版,第89-96页。

[11]张燮:《重修霞中社记》,《霏云居集》,第28卷,第541-542页。

[12]张燮:《先大夫府君行状》,《霏云居集》,第36卷,第654页。

[13]张燮:《重修霞中社记》,《霏云居集》,第542页。

[14]其中包括曹学佺(1574—1646),徐img(1563—1639),林故度(1580—1666)等。其中曹学佺和郑怀魁、吴寀、徐銮三人是同年进士。见张燮:《重修霞中社记》,《霏云居集》,第28卷,第542页;陈庆元:《张燮年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84页;曹学佺:《郑辂思招入霞中社》,《石仓全集·天柱篇》,第15页。

[15]张燮:《重修霞中社记》,《霏云居集》,第28卷,第543页。

[16]陈庆元、张婧雅:《东南才士文学群体意识的觉醒》,《东南学术》2014年第5期,第180-188页。

[17]见张燮:《先大夫府君行状》《翰林院检讨征仕郎朝宪高先生行状》《同社祭高朝宪太史文》《哭高朝宪文》,《霏云居集》,《张燮集》,第36卷,第649-656、660-664页;第37卷,第667-673页。复见张燮:《祭辂思郑观察文》《祭徐鸣卿职方文》《同社祭陈伯畴征君文》,《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47、792-794、797-799、802-803页。另见张燮:《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恬庵蒋公行状》《祭林德芬大夫文》《祭戴亨融观察文》《同乡公祭戴亨融文》《同社祭蒋少宰文》《祭吴亮恭侍御文》《祭郑冀州文》,《群玉楼集》,《张燮集》,第52卷,第869-876页;第55卷,第915-921页;第56卷,第923-924、931-935页;第57卷,第940-941页。

[18]陈庆元、张婧雅:《东南才士文学群体意识的觉醒》,第184、187页。

[19]张燮:《乡进士黄柏缵先生墓志铭》,《霏云居集》,《张燮集》,第35卷,第645-647页。

[20]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第17卷,第38-39页。

[21]张燮:《翰林院检讨征仕郎朝宪高先生行状》,《霏云居集》,《张燮集》,第36卷,第661页。

[22]陈庆元、张婧雅:《东南才士文学群体意识的觉醒》,第187页。

[23]王振汉:《廉隅清节蒋孟育》,第79页。

[24]王振汉:《廉隅清节蒋孟育》,第82-83页。

[25]王振汉:《廉隅清节蒋孟育》,第129页。

[26]王振汉:《廉隅清节蒋孟育》,第129页。

[27]“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神宗显皇帝实录》,《明实录》,第331卷,“万历二十七年二月十八日”条。

[28]张燮:《东西洋考·凡例》,《张燮集》,第1416页。

[29]张燮:《东西洋考》,《张燮集》,第8卷,第1595-1596页。

[30]张燮:《闽海纪事序》,《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37卷,第653页。

[31]张燮:《东西洋考》,《张燮集》,第8卷,第1596-1597页。

[32]金鋐:《康熙福建通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19卷,第15页。

[33]张燮:《东西洋考》,《张燮集》,第8卷,第1597页。(www.xing528.com)

[34]张燮:《闽海纪事序》,《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37卷,第653页。

[35]金鋐:《康熙福建通志》,第19卷,第15-16页。

[36]张燮:《东西洋考》,《张燮集》,第8卷,第1598-1599页。

[37]张燮:《闽海纪事序》,《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37卷,第654页。

[38]张燮:《张何二直指合祠记》,《霏云居集》,第30卷,第576-577页;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第8卷,第34页。

[39]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第22卷,第8页。

[40]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第22卷,第20页。

[41]张燮:《霏云居集》,第2卷,第48-54页。

[42]张燮:《霏云居集》,第2卷,第51页。

[43]张燮:《霏云居集》,第2卷,第52页。

[44]张燮:《霏云居集》,第2卷,第53页。

[45]张燮:《寿施正之大将军序》,《霏云居续集》,第32卷,第587-589页。

[46]张燮:《寿施正之大将军序》,《霏云居续集》,第32卷,第589页。

[47]蒋孟育:《恬庵遗稿》,第31卷,第24页。

[48]蒋孟育:《寄施正之都护》《答施大将军》《答施大将军》,见《恬庵遗稿》,第26卷,第15-16页;第27卷,第11页;第30卷,第6-7页。

[49]张燮:《祭施正之大将军文》,《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48卷,第811-812页。

[50]张燮:《施大将军诗序》,《霏云居集》,《张燮集》,第25卷,第511-512页。

[51]张燮:《送李将军伯鹰擢副总戎就镇东粤序》,《霏云居集》,《张燮集》,第20卷,第439-441页。

[52]张燮:《李伯鹰小像赞》,《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43卷,第748页。

[53]蒋孟育:《恬庵遗稿》,第29卷,第25页。

[54]张燮:《祭李伯鹰大将军文》,《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47卷,第799-801页。

[55]张燮:《寿宗浩然将军序》,《霏云居集》,《张燮集》,第23卷,第486-487页。

[56]蒋孟育:《寄宗浩然参戎》,《恬庵遗稿》,第26卷,第20页。蒋孟育和宗孟德书信往来,又见蒋孟育:《答参戎宗浩然》,《恬庵遗稿》,第28卷,第21-22页。

[57]张燮:《旌表完节宗母章太夫人生传》,《霏云居集》,《张燮集》,第24卷,第628-631页。

[58]蒋孟育:《寄张绍和》,《恬庵遗稿》,第28卷,第23-24页。

[59]蒋孟育:《寄张绍和》,《恬庵遗稿》,第29卷,第12页。

[60]张燮:《寿宗浩然将军序》,《霏云居集》,第23卷,第486-487页。

[61]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20卷,第6061-6067页。

[62]张燮:《翰林院检讨征仕郎朝宪高先生行状》,《霏云居集》,第36卷,第660-664页。

[63]陈汝咸:《光绪漳浦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第17卷,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30-31页。

[64]郑怀魁:《上供珠宝疏》,《葵圃存集》,第19卷,第3-6页;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第30卷,第51页。

[65]徐銮:《请止矿税释累臣疏》,《职方疏草》,第13卷,第13-19页。

[66]张燮:《祭徐鸣卿职方文》,《霏云居续集》,第47卷,第797-799页。

[67]曹学佺:《甲寅奠鸣卿文》,《职方疏草》,附卷,第1-4页。

[68]张燮:《福建南路参将浩然宗将军行状》,《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46卷,第779-783页。

[69]张燮:《福建南路参将浩然宗将军行状》,《霏云居续集》,《张燮集》,第46卷,第782页。

[70]张燮:《送蒋道力宫谕奉使还朝序》,《霏云居集》,《张燮集》,第19卷,第431-432页。

[71]张燮:《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右侍郎恬庵蒋公行状》,《群玉楼集》,《张燮集》,第52卷,第874页。

[72]张燮:《与吴亮恭》,《霏云居集》,《张燮集》,第41卷,第728页。

[73]张燮:《寄蒋道力》,《霏云居集》,《张燮集》,第41卷,第730页。

[74]张燮:《寄吴亮恭》,《霏云居集》,《张燮集》,第41卷,第724页。

[75]张燮:《徐鸣卿吴亮恭相继抗疏谈时政甚切直诗以志怀》,《霏云居集》,《张燮集》,第4卷,第83页。

[76]张燮:《答吴亮恭》,《霏云居集》,《张燮集》,第40卷,第713页。

[77]李维钰原本,沈定均续修、吴联董增纂:《光绪漳州府志》,第11卷,第32页。金鋐:《康熙福建通志》,第19卷,第33页。

[78]金鋐:《康熙福建通志》,第20卷,第10页。

[79]张燮:《甲辰早秋》,《霏云居集》,《张燮集》,第4卷,第7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