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湖头旌义李氏的地方社会与家族传承

明清时期湖头旌义李氏的地方社会与家族传承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5]有证据显示,自李森以后,湖头旌义李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宗族组织规模。但是,李氏宗族在明代的盛况终究无法抵挡明清鼎革之际闽南地区的战乱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湖头旌义李氏的宗族组织遭到极大的破坏。[27]可见明清易鼎时期的动荡不安局势严重破坏了旌义李氏原来就已经颇具规模的宗族组织。但是笔者认为在明末清初时期,地方上确实并不存在以李氏宗族组织领导的防御武装力量。湖头旌义李氏以六世祖李森为先祖。

明清时期湖头旌义李氏的地方社会与家族传承

福建安溪湖头李氏是地方大族,其人丁之兴盛和在地方上的势力之强大程度,甚至足以让李光地在朝中的政敌以其族众和异志中伤之。[22]但李氏不是一个新兴的家族,而是一个早在15世纪就已经崛起的望族,其在明代中叶之兴起的关键人物是六世祖李森(1398—1463)。李森以商业起家,《安溪县志》称其“田数万亩,粟数万钟;计山百区,出木数千万章;僮千指”。[23]除了接济亲友和乡里外,他也出资修建泉州府衙、府学、安溪县衙、县学、桥梁道路,以及福州、泉州和安溪等地多处寺观庙宇。他在天顺年间因为应诏出粟赈济而受旌表“尚义”,之后还进一步组织地方武装力量,攻杀地方贼寇。而朝廷为了借助其势力,授其漳州九龙岭巡检,又因安溪民请,调回源口,甚至还一度先后掌管永春、德化、安溪的一方行政,[24]其影响力超越了安溪地界而涵盖一个更大的闽南区域。自此以后,湖头旌义李氏好几代人都因掌握一定的经济实力,且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或握有功名、政绩杰出,而见载于县志之中。[25]

有证据显示,自李森以后,湖头旌义李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宗族组织规模。按照笔者在安溪湖头进行田野考察所收集到的几部李氏不同支系的宗谱来看,从第七世到十一世五代子孙中的字序排列整齐,分别为“秉”“文”“时”“克”“子”等。[26]此外,李氏在明代于泉州府和家乡感化里两个地方都建有祭祀先祖的祠堂,这现象不仅反映了李氏在明代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宗族组织,而且因为李森的势力范围本来就涵盖一个更大的闽南地区,所以李氏竟然觉得有必要并且有能力在两个不同地方兴建功能相同的建筑空间——祠堂。关于祠堂,下文将进一步讨论。

但是,李氏宗族在明代的盛况终究无法抵挡明清鼎革之际闽南地区的战乱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湖头旌义李氏的宗族组织遭到极大的破坏。按李光地在康熙十八年(1679)夏天所撰《家谱序》称“革命前后四十年间,干道变化,居室凋零。衣冠宗庙之贻,谱牒奠系之继,毁灭销沉于兵火”。[27]可见明清易鼎时期的动荡不安局势严重破坏了旌义李氏原来就已经颇具规模的宗族组织。从李光地形容母亲持家之难也可以透露不少讯息。李光地在《母太夫人七十征言引》中曰:

自鼎革四十余年间,闽乱尤剧。既窭且贫,崎岖多难。或衣被不完,或麄粝不饱,或遯荒逊野、风雪飘摇,或被陷遭累、剑镬臲卼。家慈皆身履其艰,坚忍劬劳,善念益笃。岁甲午乙未,山海交讧,惨戮遍野。惟先君子聚众自保,贼莫敢犯。于是邻附乡邑,依托者浸众。先君子既悉力捍患,而家慈躬为粥以食来者。前后百计,推衣辟舍,至于事平不勌。[28](www.xing528.com)

也许是因为文献本身的特质,所以叙述重点在李光地的双亲。但是笔者认为在明末清初时期,地方上确实并不存在以李氏宗族组织领导的防御武装力量。尽管宗族组织已经无法发挥功能,但是李氏的某些成员,例如李光地之父李兆庆(1611—1677)还是可以组织民众进行地方武装防御,甚至提供物资上的援助,则其原有的地方威信和经济力量亦相当可观。又如李光地和其亲属在顺治十二年(1655)为地方强人所掳去之后,祖父忧愤去世,在外任职的伯父李日燝(1654年恩贡)赶回奔丧之后,还是有能力组织武装击败强盗,救回人质。[29]

而李光地一支在旌义李氏的世系中又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呢?湖头旌义李氏以六世祖李森为先祖。李森有六子而一子出祖,所以旌义李氏在李森之后共分五房。第七世秉辉为李森第四子;秉辉有四子,第四子文节(八世祖);文节有五子,长子时和(九世祖);时和有三子,第三子子澄(十世祖);子澄有三子,长子克建,即李光地祖父李先春(1615—1655)。十一世的李先春有六子,第三子即李光地之父亲李兆庆。李兆庆有四子,李光地为长(见表一)。[30]就旌义李氏五个房派来说,李光地属于大四房,所以不是大宗。就大四房内部而言,因为其八世祖是第四子,所以李光地一支也不是其主要的小宗。更何况,由于李兆庆本身排行第三,所以李光地甚至不可能成为自其祖父而下的小宗之宗子,更遑论其在其他分支中所处的位置。了解李光地在宗谱之中的位置(见图1),将有助于我们之后认识其对于宗族组织结构与形式的主张。

图1 从六世祖李森到(第十三世)李光地之间,李光地直系祖先所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