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势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儒家喜欢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成功,便成仁”的仁德故事,所以宋朝宰相陆秀夫等人带着小皇帝,逃到广东崖门海上,被元朝追兵赶上围杀时,就宁可跳海了,绝不会像当年越王勾践那样去卧薪尝胆,卷土重来。佛家喜欢说舍身饲虎,舍身喂蚊的佛德故事,往往把不杀生的普渡众生信念推向了极高道德境界。老子则以善利万物的柔弱之水比作至高美德,据说他的老师商容就指着自己的嘴,告诉过他坚硬的牙齿早已脱落,而柔软的舌头依然还在的处世道理。而眼下红红火火地建设幸福家园的国人,也如岭南把“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作为自己高擎的人文精神旗帜。
这也说明,任何宗教与学说,无不以包括故事、绘画、乐舞等各自的方式,宣传自己的理想、道统而以德卫之。对于老子而言,以“道法自然”推进“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向“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的进化,让人民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远离战争、重税和早亡,才是永恒之道与伟大理想。与宣传王道一统、大同世界的儒教,向往极乐净土,顿悟成佛的佛教,相信上帝天堂、赎罪救世的基督教,主张真主万能,互助共济的伊斯兰教比较,老子显得更尊道贵德,其《道德经》中的《德篇》足比《道篇》多了七章。然而,为什么老子在一般人心目中,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道德家,而是一个毁仁谤义,绝圣弃智的反道德主义者呢?
原来,作为发现了人道必然向天道进化的恒道规律的伟大哲学家,老子玄德设计的难题,是如何处理人欲与恒道的关系。老子并不是一般的反对道德,而是对人类社会道德的本质、作用、局限作了深刻思考,对新道德的标准,建设作了全新创造的道德家。从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古老的郭店楚墓竹简本看,老子的原文是“绝智弃卞(偏)”,而不是“绝圣弃智”,他反对的是自私的狡智和妄为的偏激,所以主张守中,清净,无为,以童真人为标准,自然取向的复朴化的恒道主义的“古圣化”,它有助于升华当前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健康人为标准,未来取向的内在化的乐观主义的“再圣化”,超越弗洛伊德以病态人为标准,过去取向的外在化的悲观主义的“去圣化”,从而建立起柔弱胜强,返朴归真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他又称之为恒德、孔德或上德,含有玄妙,恒久,美好,上佳诸义的“玄德”。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万物过强就会衰老,柔弱童子反而生命力最强,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不守恒道就会过早灭亡的深刻道理。与主张升官逐禄的儒家不同,做出“化生万物,畜养万物,使万物滋生而不占有它们,使万物成长而不主宰它们,这就是玄德”的权威定义的老子,以上善若水,还童归真,作为化解强凌弱,智诈愚的社会矛盾的药方。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假如最社会化的人本身亦是最个人化,假如最成熟的人同时又不失孩子的天真和诚实,假如最讲道德的人同时生命力最旺、欲望最强,那么,继续保持这些区别还有什么意义?”这正是老子两千多年前就主张修养的纯真人性的自然道德,它少私寡欲,根深蒂固,赤子之心,既不是佛祖慈悲,普渡众生的佛德,祈求上帝救世赎罪的基督美德,也不是孔子以血缘别亲疏的人伦道德,更不是宋明理学主张“灭人欲”的假道德,而是每个顺应自然天性的人,都可以在求道必由之路上修成的真道德。
不过,表面理解玄德是一回事,能真正按照玄德要义去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所以老子感慨地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下士闻道,却大笑之,我的话很易懂,但人们并不能实行啊,所以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这也是标榜替天行道的李自成欲建大顺朝的由来吧?从玄德难解看,之所以被后人叹为“玄之又玄”,其因如下:
一、道生玄德,幽微难辨。老子经过艰辛的哲学思考,才明白了“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玄德根源于道的奥秘。他言约意丰地指出:“伟大玄德的内容形貌,都只服从于恒道的本体。恒道的产物玄德,是非常圆满而又非常隐蔽的。它和道一样,是那样的潜藏而不分明啊,远望而令人茫茫然,其中有壮观的大象啊!你仔细就近观望啊,再潜心地探究啊,就会发现它中间确有实物啊!虽幽暗不明啊,也冥冥难辨啊,但其中内有精质啊!这精质还非常真实,其中有自然规律的宝贵信息。”(www.xing528.com)
二、道法自然,需防异化。老子通过远望近察终于发现,玄德看似玄奥,但决非虚无缥缈难以把握的怪象。相反,它从今天到古代,道德的形态都没改变,以服从引导它的规律。这就为老子为循道渐进,探虚就实,鉴古知今的人们,所提示的恒道是玄德取舍的标准:“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从根本上防止了由贪婪贵族主宰的人之道社会逆天而行,因强弱不和贫富不均造成的道德蜕变,避免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的道德沦丧悲剧。
三、道生德畜,互补增益。老子把尊道贵德,化生万物,视为“道生之,德畜之”的功能互补,效益倍增关系。这就是把德作为道的意志和体现,使万物依赖德得以生长、刺激和锻炼,从而认识道的精髓和伟大,自然而然地通过修德,践道,体道与道合一,获得自由。它犹如《易经》所说的乾天行健,坤地厚德的阴阳和谐作用,用文子转引老子的话说那就是“德之中有道,道之中有德,其化不可极。”
四、还童归真,修德途径。为克服人和社会与人际关系的矛盾,老子为玄德真人做了定义。他说:“集营养精神于一体,能让它们永不分离吗?糅合物质精神至最柔顺的境地,能重新变婴儿吗?清除心中的明镜,能让它毫无瑕疵灰尘吗?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不用狡诈的权谋知识吗?闭紧耳朵眼睛鼻孔,能雌服而不逞强吗?聪明通达各种事理,能不通过不良知识的灌输吗?”这里修养的途径:一是集中精力和神思,切忌整日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糟蹋身体;二是要返回到童真清纯的最佳生命状态;三是要时常清扫贪欲杂念,澄明心境;四是切勿玩弄巧取豪夺的政治权术,抑制国民的蓬勃生机;五是谦让而不好勇斗狠;六是避免邪说害民。这可见把老子归入愚民政治家,是很不公平的。
同时,老子还提出了践行玄德的四项准则:一、“知道了万物无不自强雄健,就应该保守它的顺从柔雌,成为天下最低下的小河溪。甘为天下最低下的小河溪,恒常的道德永不离,就能复归于天性纯真的婴儿。”它强调的是自强乾德和厚德坤德的互补,复归人类童年的纯真良善。二、“知道事物的华贵尊荣,监守它的污浊羞辱,成为天下最低洼的山谷。甘为天下最低洼的山谷,恒久道德得以丰厚充足,就能复归万物原始的淳朴。”其要点是出污泥而不染,忍辱负重,积德行善,反朴归真。三、“知道万物的纯净洁白,监守它的肮脏漆黑,可成为天下的范式。成为天下的范式,恒久道德永不离弃,就能复归无极的和谐之境。”要点是勇于追求光明,宁可忍受黑暗也不背离恒道玄德,以期达到最高的境界。四、“粗朴的原始状态破散后,就形成了用器,圣人任用后就成为人民的官长。所以说天下最大的体制,是无法分割的。”要点是选贤任能,让有德之士成为人民公仆。
与提出“甩开自然:再造道德!”口号,将道德看成是人类负担,道德史即失败者肯定自我价值判断的历史,鼓吹超人哲学的尼采不同,老子虽强烈批判伪道德,却自有理想中的玄德高人:他以老百姓的心为天地良心。对于良善的人和物,他善意地对待他们,对于不良善的人和物,他也同样善意地对待他们。老子推崇的圣人,不同于西方圣经中那唯我独尊,非我族类,必除之而后快的上帝,也不同于那种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作为唯一标准,猜忌施压、制裁封锁乃至动武侵略的的狭隘自私的现代全球战略家。
在老子看来:“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欱欱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49]可以说,这确是只有在老子的大道理想国里,才能培育出来的能与天地合德,与万物同心,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心脏、耳目、孩子一样关爱的贴心领导人,他永远是大道传人期盼能一睹风采的玄德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