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道经:宇宙奥秘、道法自然

老子道经:宇宙奥秘、道法自然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它不是哲学家老子所说的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普遍的、绝对的、最高的“道本体”。恒常同义,恒道即恒久的“常道”,指老子所说的“道本体”,老子道学体系的奠基石。老子此句打通了“有”与“无”的壁垒,揭示宇宙玄奥秘密,直指道的本质,超越“有”与“无”,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老子此句开宗明义,揭示出道法自然,统率一切的深刻与奥妙。

老子道经:宇宙奥秘、道法自然

恒道篇

【一】

道可道, 世间的道术、道理和道路,是可以说道的,

非常道。 但这不是我所要阐述的永恒之道。

名可名, 一般的名称,是可以为事物命名的,

非常名。 但它不是万物永恒不变的名谓。

无, 无物无象虚空寂静的“无”,

名天地之始。 是命名天地的始祖“道”的。

有, 绵绵若存用之不尽的“有”,

名万物之母。 是命名万物的母亲“道”的。

故常无, 所以,恒远的道本体无论多么虚无飘渺,

欲以观其妙。 我也要观察它的精深微妙之处。

常有, 恒久的道本体无论多么丰富实有,

欲以观其徼。 我也要观察它永无休止的运动

两者同出, 道的“无”与“有”同出一辙,

异名同谓。 名称不同,说的却是同一对象“道”。

玄之又玄, 这里的奥秘极为玄妙啊,

众妙之门。 它是认识万物奥秘的最根本门径。

【第一章】

【注释】

道可道:王本如此。(1)道:此为名词,指一般人所说的有关个别事物的平常“道理”、“道路”或“规律”,它是可以就事论事,具体说道的。但它不是哲学老子所说的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普遍的、绝对的、最高的“道本体”。有人把这里的“道”解为普遍性的“客观规律”,不太确切。(2)可道:可以说道。道,此为动词,指论道,谈论,论说。甲乙本作“道可道也”。

非常道:王本如此,甲本此句为“非恒道也”。恒道:老子“恒道观”得名之由来。恒常同义,恒道即恒久的“常道”,指老子所说的“道本体”,老子道学体系的奠基石。

名可名:王本如此。(1)名:名谓,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此处为名词。(2)可名:可以为事物起名、命名、定义。此处为动词。甲本作“名可名也”。

非常名:王本如此。非:不是。常名:事物永恒不变的符合内在本质的名称和概念。甲本作“非恒名也”,常名写作恒名,意同。

无:诸本如此。无:空无,虚无,空空如也,无中生有,宇宙之源,泛指一切无始无终,无由无来,天荒地老,无迹可寻,无法说出的过程、运动,变化等,即“宙”,或曰“心”;宇宙万法,万物之理,重要的哲学本体理念。

名天地之始:王本如此。名:含义有二:(1)名词,指“无”这个揭示宇宙之源、万象之法的名词;(2)动词,即命名,指用“无”来命名“道”。古人竹刻艰难,为了节省文字,经常一字两用,承上省或启下省,因而此处的“名”实际上应为两个“名”字,即无之名与名万物之始。故无论将此句断作“无,名万物之始”或“无名,万物之始”,都应该把名的双重意义揭示出来,才能全面深刻地解老。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指从时间、运动过程的初始角度看,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本和始祖。始:始祖,此即道。此句甲乙本作“无名万物之始也”,与下句重复。

有:诸本如此。有:万有,指一切有形,有势,有数、有量之物,即“宇”;宇宙万有,万物之象,极其重要的哲学本体理念。唯物主义所最看重者,莫过于“有”。

名万物之母:王本如此。名:含义有二,同时作名词与动词,含义为有之名与名万物之母,故无论断句为“有,名万物之母”或“有名,万物之母”,都要兼顾其意。母:指从空间、物质形态的创造角度看,道是化生孕育万物的根本和母亲。甲乙本此句作“无名万物之始也”,末有也字,可省。

故常无:王本如此。常:恒远。无:指道本体,兼指虚无,此处两义皆有,是断句关键。以往此句断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把“欲”提前,将动词“欲要、想要”变成了名词“欲望”。

欲以观其妙:王本如此。妙,指事物内部的虚眇微妙之处。甲本此句作“欲也以观其眇”。眇(miǎo):同妙。

常有:王本如此。常:恒远。有:指道本体,兼指实有丰富,此处两义皆有,是断句关键。

欲以观其徼:王本如此。徼(jiǎo):巡查,这里指事物外部的运动。甲乙本此句作“欲也以观其所噭。”噭(jiào),吼声,不可观,王本徼字为是。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甲乙本如此,只是谓写作胃。两者:指“有”与“无”。同出:出自同一本源,指常道,即恒道。异名:指“有”与“无”。同谓:说的是同一件事,指恒道。王本此句写作“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过于繁复,不取。老子此句打通了“有”与“无”的壁垒,揭示宇宙玄奥秘密,直指道的本质,超越“有”与“无”,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相生。

玄之又玄:乙本如此。玄:奥秘玄妙。玄之又玄,极其奥妙的核心内容。此句王本写作“玄而又玄”。

众妙之门:王本如此。众,多。妙:指万物微妙之处。门:入门、途径。甲乙本此句作“众眇之门”,“眇”,通妙。老子此句开宗明义,揭示出道法自然,统率一切的深刻与奥妙。

【二】

道冲而用之, 大道虚空冲和而运用极广,

有弗盈也, 它无所不有却永远不会盈满,

渊兮似万物之宗! 多么渊深难测啊,就像是万物的宗主!

锉其锐, 它锉去万物的锋芒,

解其纷, 化解万物的纷争,

和其光, 融合万物的光辉,

同其尘! 趋同万物的生命飞扬!

湛兮似或存! 清湛通明啊,大道似隐似现!

吾不知谁之子, 我不知道它由来何处啊,

象帝之先。 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第四章】

【注释】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乙本如此。冲:空虚,冲和无物。用之:运用它,推行它,指道之用很广泛。

有:无所不有,非常充实。盈:盈满。有学者此句断为“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意同。王本此句作“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误也。

渊兮似万物之宗:王本如此。乙本作“渊呵似万物之宗”。渊:万丈深渊,深不可测的意思。宗:宗主,祖宗,根本,主宰。

锉其锐:王本如此。锉:削锉,销磨。锐:此处指锋芒。

解其纷:甲本、王本如此。解:化解,解决。纷:纠纷,纷争。

和其光:诸本皆同。和:融合万物。光:光辉。

同其尘:乙本、王本如此。趋同,融合。尘:飞尘,光照之下,微尘四散,生命飞扬之状!

湛兮似或存:王本如此,押韵顺口。乙本作“湛呵似或存”。湛:清湛通明。

吾不知谁之子:王本如此。谁之子:谁的产物。

象帝之先:诸本皆同。象:好像。帝之先:天帝的祖先,造物者,即道。

【三】

谷神不死, 生命之神永远不死,

是谓玄牝。 它就是大道玄妙神奇的产门。

玄牝之门, 大道玄妙神奇产门的出口,

是谓天地之根。 就是天地交合的生命根。

绵绵呵, 它绵绵不绝化生万物啊,

其若存, 仿佛长存于宇宙,

用之不堇。 永远也没有穷尽。

【第六章】

【注释】

谷神不死:王本如此。谷神:生命精神,指万物的生命力。

是谓玄牝:王本如此。玄:玄妙神奇。牝:母牛,借指产门,阴户,万物出生的出口。

玄牝之门:诸本如此。

是谓天地之根:甲乙本如此。谓假借为胃。天地之根:天上地下的万物生命之根。王本作“是谓天地根”。

绵绵呵,其若存:乙本如此。绵绵:绵绵不绝,无穷无尽。

用之不堇:甲乙本如此。堇(jīn):穷尽。王本作“用之不勤”,误。

【四】

视之而弗见, 细看它却不可见,

名之曰微。 所以叫作“微小”。

听之而弗闻, 聆听它却不可闻,

名之曰希。 所以叫作“希声”。

捪之而弗得, 抚摩它却摸不着,

名之曰夷。 所以叫作“夷坦”。

三者不可至计, 这三种感官都不能精确地测量与感觉“道”,

故混而为一。 所以把它混合称之为“一”。

一者, 道这个“一”啊,

其上不谬, 从形而上看并不荒谬无稽,

其下不忽, 从形而下看也不恍惚虚无。

寻寻呵不可名也。 你到处寻找啊认真寻思啊,都难以名状并描摹它。

复归于无物, 反而又复归于无物无形之中,

是谓无状之状, 这就叫做看不见状态的状态,

无物之象, 看不见实物的形象,

是谓惚恍。 叫做模糊不清藏而不见。

迎之不见其首, 你迎面而上看不见它的头,

随之不见其后。 追随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尾。

执今之道, 执着于今天所认识的“道”,

以御今之有, 以驾御今天所认识的“有”,

以知古始。 就能知道远古从何时开始。

是谓道纪! 这就是道的开元纪年啊!

【第十四章】

【注释】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甲乙本如此。名:命名,乙本缺损此字。微:微小。指视觉感官难以看见的细微物质。甲本微字有耳字底,意同微。王本此句作“视之不见名曰夷”,句式简洁,惟微作夷不妥。夷指平,平而不见,于理不合,应据乙本改夷为微为宜。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甲乙本如此。名:命名,乙本假作命,意同。希:小,指听觉感官难以听见的希声,即极微细的声音。甲乙本此句末也用希字。王本此句作“听之不闻名曰希”。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甲本如此。捪(mín):抚摩。夷:夷坦,夷平,希夷,平滑至极,无迹可寻。指触觉感官难以触及的物体。乙本名假作命。王本此句作“搏之不得名曰微。”

三者不可至计:甲乙本如此。三者:指视之、听之、捪之所产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计:计算、测量。至计:极为精确的计量和感觉。王本等计写作“诘”,指不可诘问,追问,意思相近而甲乙本为是。

故混而为一:王本如此。甲乙本用其它字取代“混”字。

一者:甲乙本如此,王本无。一者:这个一啊,指“道”本体。

其上不谬:乙本如此。谬:荒谬无稽。甲本谬写作攸,王本谬写作噭,均不妥。

其下不忽:甲乙本如此。忽:忽,绝灭。忽又通惚,恍惚虚无。王本忽写作昧,昏昧,意义相近。

寻寻呵不可名也:甲本如此,乙本名作命,意思相同。寻寻:前一个寻,指寻找,后一个寻指寻思。名:名状,描摹。王本作“绳绳不可名”,不妥。

复归于无物:诸本同。

是谓无状之状:诸本如此。谓:甲乙本假作胃。无状之状:没有形状的状态。

无物之象:诸本如此。无物之象:没有具体实物可观看的物象。

是谓惚恍:王本如此。惚恍,参见老子21章对道的描写。甲乙本“惚恍”写作“沕望”。沕(mì):潜藏,沕望,藏而不见。可参。

迎之不见其首:王本如此。迎:迎面而来。

随之不见其后:王本如此。随:追随。

执今之道:甲乙本如此,王本作“执古之道”,意思刚好相反,甲乙本为是,反映出老子重视当今社会实际而非泥古不化的哲人风采。执:执着,把握。

以御今之有:诸本皆同。御:驾御。有:今天所认识的“实有”。

以知古始:甲乙本如此。以:以此,指借助道。知:知道,了解。古始:远古的开始,发端。王本作“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诸本如此。甲乙本谓假借为胃。道纪:“道”的纪年,指发端之日。

【五】

有物混成, 有一物浑然天成,

先天地生。 先于天地而诞生。

寂兮寥兮, 它寂静无声而清澈无形啊,

独立而不改, 岿然独立而绝不改变自己,

周行而不殆, 循环往复运行而永不懈怠,

可以为天下母。 可以成为天下万物的母亲。

吾未知其名, 我不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

字之曰道, 只好起个名字叫做“道”,

强为之名曰大。 勉强为它命名为“大”。

大曰逝, “大”又叫作“消逝”,

逝曰远, “消逝”又叫作“远离”,

远曰反。 “远离”又叫作“反复”。

道大, “道”是博大无比的,

天大, 天是高大无边的,

地大, 地是广大无垠的,(www.xing528.com)

王亦大。 统治国家的君王也很伟大。

国中有四大, 国家中有这四“大”啊,

而王居一焉。 而王就占据了其一。

人法地, 人效法地道的治理,

地法天, 地效法天道的运行,

天法道, 天效法恒道的规律,

道法自然。 恒道的法则是自然而然。

【第二十五章】

【注释】

有物混成:王本如此。混成:浑然天成,“混成”甲乙本作“昆成”,昆通混。

先天地生:甲乙本、王本如此。生:诞生,产生。

寂兮寥兮:王本如此。寂:寂静无声。寥:寥廓。乙本此句作“萧呵漻呵”。萧:寂静无声,与“寂”意同。漻(liáo):清澈无形,此处与“寥”意同。

独立而不改:乙本如此。改:改变,乙本借用王亥为改,通改。王本此句写作“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王本如此,楚简本、甲乙本皆无此句,和韵存入。周行:循环往复地运行。殆(dài):危险,陷入困境,困乏,疲惫,假借为“怠”,懒惰。

可以为天下母:楚简本、王本如此。天下母:天下万物的母亲,指万物产生的本源,恒道。甲乙本此句为“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甲本如此,楚简本作“未知其名”,乙本作“吾未知其名也”,王本作“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诸本皆如此。字:给事物加名字,即称呼。

强为之名曰大:王本如此,楚简本等句前多一吾字,可从上省。强:勉强。

大曰逝:楚简本、王本如此,今本多从之。大:至大无比,指恒道。逝:逝去,消逝,不显。甲乙本此句作“大曰筮”,从中可见汉人易经筮法悟道的重视。

逝曰远:诸本均如此。远:远去,远远离开。

远曰反:诸本均如此。反:回返,反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甲乙本、王本排序如此,以大小次序排列之,可从。楚简本排序不同,道大在地大之后。他本“王亦大”作“人亦大”。王指统治者,人则包括王、臣、民并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别,笼统称大,不合老意,不取。

国中有四大:楚简本、甲乙本如此。王本与他本作“域中”,意同。

而王居其一焉:王本如此。王:统治天下的君王,人中之大者。居:居有,占据。甲乙本此句作“而王居一焉””,楚简本作“王居一焉”。范本作“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诸本皆如此。法,动词,效法之意。地,大地,大地的生长、治理规律。

地法天:诸本皆如此。天:上天,天道的运行。

天法道:诸本皆如此。道:恒道,恒道的规律。

道法自然:诸本皆如此。道:恒道,非指一般的道理。法:名词,指法则、规律等,其意与动词的“效法”不同。道法指恒道的法则。恒道至大,至正,至顺,至足,自然而然,化生万物,无所不包,长久恒常,无须效法天地人或任何事物、法则。

【六】

道恒无名。 道永久恒远却无法名状。

朴虽小, “朴”虽然弱小,

天下弗敢臣。 天下却没有谁胆敢臣服它。

侯王若能守之, 诸侯君王如果能守住它,

万物将自宾。 天下万物都将主动归附而来。

天地相会, 天地阴阳交合相会,

以降甘露, 得以普降甘甜雨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人民无须命令,天地自会平均地施予恩惠。

始制有名。 圣人开始创立文化制度,万物都有了合适名位。

名亦既有, 名位既然确立了,

夫亦将知止。 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

知止所以不殆。 知道适可而止,所以不会陷入危险。

譬道之在天下, 就像使那伟大的恒道施行天下,

猷小谷之于江海! 谋划小河溪流奔向那长江大海

【第三十二章】

【注释】

道恒无名:乙本如此。恒:永久恒远。无名:无以名状,指无法说明(道的)具体形状。一说此句应断为“道恒,无名朴虽小”,亦可参。

朴虽小:王本如此。朴:老子的哲学概念,指万物的原始、质朴、幼弱状态。乙本作“朴唯小”。

天下弗敢臣:楚简本如此。臣:臣服,驾御。乙本此句前多一而字,可省。王本作“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王本如此。侯王:诸侯君王。守:守住,保持。

万物将自宾:诸本皆如此。宾:宾服,臣服,主动归附。

天地相会:楚简本如此。会:相合,阴阳交合,谐合。王本作“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王本如此。他本亦作降。楚简本、乙本作“以俞甘露”:俞:通渝,泛滥,此处指大雨普降。甘露:甘甜的雨露,指好雨,及时雨。

民莫之令而自均:王本如此,甲本残损,亦有“民莫之……”字样。莫:无须,不用。令:命令。均:平均。楚简本此句作“天自均安”。安:安排,安置,施予,平安

始制有名:楚简本、乙本、王本如此。始:开始。制:创制,制度。有名:名,名称,名位。

名亦既有:楚简本、乙本、王本如此。有:确立,定出。

夫亦将知止:楚简本、乙本、王本如此。知止:知道适可而止。

知止所以不殆:楚简本、乙本如此。殆:危险。王本此句为“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王本如此。楚简本句末多一也字,可省。“譬”:解为譬如,就像。譬,甲本作俾,楚简本、乙本作“卑”,为俾之假借字。俾(bǐ):使,如此,此句字义可兼采两字,即“就像使……。”

猷小谷之于江海:楚简本如此。猷:同猶,谋划。小谷:小河,小溪,乙本写作“小浴”,也有小字;浴即谷,河谷;王本写作“川谷”,未能突出小字。从老子喜欢用小如小朴、小鲜看,谋划为数众多的小河流向大海,显然是比谋划几条大江流向大海更难办、更需谨慎小心的事。

【七】

大象, 执着坚守大道的伟大形象,

天下往。 天下人民就会向往追随而来。

往而不害, 大家同往恒道而互不伤害,

安平泰。 就能共享安乐太平与康泰。

乐与饵, 美妙的音乐与可口的食饵,

过客止。 能让过往客人留步,但过度过量了就要适可而止。

道之出口, 道”从口中说出的时候,

淡乎其无味。 是多么地平淡呀毫无味道。

视之不足见, 想细看它也微小得难以看见,

听之不足闻, 想聆听它也细小得难以听见,

用之不可既也。 想使用它也永远不可能用完。

【第三十五章】

【注释】

执大象:诸本皆同。大象:恒道所显示的万物本像,也即恒道本身。

天下往:诸本皆同。往:随往,追随。

往而不害:诸本皆同。

安平泰:范本、傅本如此。安:安详,安全。平;公平,太平。泰:1.易经泰卦,表示上下通气,以强扶弱,社会和谐的局面。2.通泰、和泰。易玄、庆阳、磻溪、楼正、孟頫、遂州、顾、徽、邵、司马、苏、吴、彭、志、焦诸本,本句末字均作“泰”。惟甲乙本、王本此句均作“安平太”。太:太平。通泰,和泰。楚简本、他本太写作“大”。从与上文“害”字压韵看,以“泰、太”为是,而泰更佳。

乐与饵:楚简本、甲本、王本如此。乐:音乐。饵:食饵,指食品,饮食

过客止:楚简本以及王本等均如此。过客:过往的客人。止:止步。此句字面意义为美妙的音乐和可口的食物能让人停步,与淡而无味的“道”论相对比,吸引力似乎更大。也有人认为意指以食饵音乐引诱过客留下,后成为道教起事,聚集人民的“义仓”的根据。甲乙本帛书此句作“过格止”。格:规格,格式,格度。过格,即过分,超过了合理限度。过格止,指超过了一定限度就要适可而止。这就像再美妙的音乐食物,过滥过多也会让人耳聋口爽生厌一样。从前后文看,楚简本和帛书的解释都通,属于模糊概念,而两种含义连在一起更可以体现老子原意,故可并存。

道之出口:王本如此,约定俗成,意思为“道从口中说出”。甲乙本此句作“故道之出言也”,可参。

淡乎其无味:王本如此。淡:平淡。无味:老子的“道言无味”,如《易经》所说的“白贲”,无须粉饰,如《黄帝经.称经》所说的“至言无饰”,朴实无华。楚简本、乙本此句作“淡呵其无味也”,甲本作“谈呵其无味也”,淡作谈,均不如王本精简。

视之不足见:楚简本、王本如此。不足见:不足以被看见。乙本此句为“视之不足见也”。

听之不足闻:楚简本、王本如此。不足闻:不足以被听闻。甲乙本为“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甲乙本如此。既:用完。楚简本此句写作“而不可既也”,王本此句为“用之不足既”,甲乙本义胜。

【八】

反者, “反复”这一现象,

道之动。 就是道的运动。

弱者, 柔弱这一势态,

道之用。 就是道的运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天下万物都从“有”中产生,

有生于无。 而“有”却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注释】

反者:王本如此。反:反复,回返。乙本作“反也者”,楚简本作“返也者”。

道之动:王本如此。动:道的运动。甲乙本作“道之动也。”楚简本作“道动也。”

弱者:王本如此。弱:柔弱,道家的处世态度。楚简本、甲本作“弱也者。”

道之用:王本如此。用:运用。楚简本、甲本作“道之用也。”王本较合韵。

天下万物生于有:王本如此。楚简本、乙本作“天下之物生于有。”王本较佳。

有生于无:王本如此。楚简本作“□生于亡”,缺有字,亡通无。

【九】

道生一, 道生出了玄德“一”,

一生二, 玄德“一”生出了阴阳两极,

二生三, 阴阳互动生出了天地人“三才”,

三生万物。 “三才”创造生化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都外阴而内阳,

冲气以为和。 通过中气冲合而达到和谐。

天下之所恶, 天下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 唯有孤单稀寡与不活,

而王公以自名也。 而王公却以孤家寡人自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 所以万物或许会因减损而增益,

或益之而损。 也会因增益而损少。

人之所教, 人用来教训别人的道理,

我亦教人。 我也用来教育他自己。

强梁者不得其死, 逞强恶汉都不得好死,

吾将以为教父。 我将以此做为自己的师父

【第四十二章】

【注释】

道生一:乙本、王本如此。一:此指万物产生前混沌未分的初始混一状态,也指万物的根本,即万物赖以生存发展之“玄德”。老子恒道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一生二:乙本、王本如此。二:指阴阳两仪,老子继承了大易理念。

二生三:乙本、王本如此。二:易经里用阴阳二爻表示,故称“二”。指事物矛盾的对立两面,老子哲学用以称阴和阳。

三生万物:王本如此。三:指天、地、人,易经中称之为“三才”。

万物负阴而抱阳:甲乙本损毁,据王本补。负阴:负,背负,指背部、外部;事物的外部为阴。抱阳:抱,怀抱,指胸部、内部;事物的内部为阳。

冲气以为和:王本如此。冲:《说文》解作涌摇,老子此指阴阳调和形成中正大气之壮观景象。甲本此句作“中气以为和”,大有深意。中气:中空、中正可至和谐之气,指事物的调和、联贯、沟通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芳华于内,恭必于外,致和于中”,故中气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1)从中医养生学看,脾胃脏腑对饮食物的消化转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产生中气,中气又支持脾胃之气。中气充足,即脾胃功能健旺,反之则虚弱失常。(2)从天文学看,农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中气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十分重要。(3)从国艺学看,吟诵演唱时精气神十足,声音洪亮,叫做中气足。和:融和。王本与他本“中气”写作“冲气”。冲气指气息相冲使得生气和谐。中气与冲气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全面看应指以“中和”之气冲和融贯之。故此处“中气”与“冲气”可相通不悖。中气与老子关于“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5]的守中观当有密切关系。

天下之所恶:乙本如此。恶:厌恶。王本作“人之所恶”。

唯孤寡不谷:王本如此。孤寡:孤,孤单,孤独,孤家;寡,稀少,寡人。不谷:谷,生命,生长;不谷,不生育,活不了。

而王公以自名也:甲本如此。自名:自称。王本作“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王本如此。损之而益:减损它反而增益它。

或益之而损:王本如此。增益它反而减损它。

人之所教:王本如此。甲本仅余“故人……教”数字。

我亦教人:王本如此。教:教人的道理。

强梁者不得其死:王本如此。强梁:指强暴的恶人。死:通尸;不得其死,即不得全尸,意味着不得好死。

吾将以为教父:王本如此。教父:学习的师父,指学习的榜样。甲本此句作“我□以为学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